一转眼,四月步入中旬。
司隶有不少变化,雪早已化完,一月前,天子举行耕籍礼,满宠调集备倭兵下田相助百姓耕种,曹邵领着司州军也参与进来,田地里十分热闹。
鸿都门学重启,烧掉不少钱,早在两个月前便向八州招募贤才。
在文、医学院开学不久,刘辩在此基础上又开展武学院。
三大学院的学生构成很有意思,文学院几乎都是士族子弟,医学院清一色的洛阳百姓之子,武学院二者皆有。
刘辩闲来无事,巡视着鸿都门,先来到文学院,学堂中传来郎朗读书声,刘辩站在窗边看,看到个熟悉的小家伙。
身旁的郭嘉顺着他视线看了过去,笑道:
“诸葛均入学还是太常蔡邕派人去请的,孔明在其中没少规劝。”
对这个兄控刘辩印象颇深。
来此上学会让诸葛均暂时离开诸葛亮身边,舍不得是正常的。
至于诸葛亮,有名师上私教,虽也有入学名额,但很少有时间能到这里上课。
刘辩又注意到一人,位置挺靠前,读书还挺认真。
位置靠前意味着此人出身不俗,家族是士族翘楚。
文学院的老师吧,按家世来安排座位,虽有失公允,但这点小问题,刘辩就懒得去纠正了。
能将鸿都门学顺利办起来就挺好了,非要去深究,里面类似的事情多了去了,折腾到最后大家都心累,还影响教学质量。
“此人是谁?朕记得之前朕在学子们面前讲话时,他就处在最前方。”
郭嘉注意到那人,拱手回道:“曹家公子曹丕,尚不满入学年龄,此子却已经背熟四书五经,抄录下来无一错字,太常颇为喜爱,特许入学。”
原来是他。
这个时代的人会早熟些,可曹丕才四五岁,说句神童不过分。
曹操生的儿子真是个个有特点。
说到特点……
刘辩迟疑一番,低声吩咐道:“派人去查查,看看他是否作弊。”
郭嘉诧异的看着天子,点头应下。
接着,郭嘉又为刘辩介绍了些人,指着角落的一人道:“那人是孙家孙权。”
刘辩看去,一个卷发碧眼的小孩。
孙权的位置居然靠角落。
按理来说,孙家也算是本朝的顶尖家族。
一门两侯,还手握军队实权,不至于被如此对待。
郭嘉摇头:“具体事臣也不清楚,陛下若是好奇,臣差人去问问太常。”
刘辩停顿了一下,摆手道:
“太常诸事繁忙,就不劳烦他了。”
刚开学正是忙碌的时候,乱七八糟的事还是别打扰人家了。
刘辩观看一段时间后,前往武学院。
武学院主要教两个方面,第一是个人武艺,其二是统御技能。
少年们正在空地上持着木棍相互较量,一名粗袍中年在场中游走教学。
此处地形开阔,刘辩本想要低调,却低调不下去。
“是天子!天子来了!”
围观少年兴奋的高呼起来,纷纷丢掉木棍,围过来行礼。
刘辩哭笑不得,却没有制止,等礼毕,他微笑着开口:“小卿们平身吧。”
小卿的称呼,让人群中的徐盛眼睛微亮,这似乎是他和天子间的某种羁绊,立刻就
第389章 洛阳二三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