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黄盖、韩当,次重号,一个安南将军,一个安东将军,加上关内侯。
     这两个职位意味着他们可能不久后就要脱离北军了。
     周仓,大良造爵。
     高顺,赐亭侯。
     曹仁,镇南将军,加亭侯。
     夏侯渊,前者平西将军,加左庶长爵。
     曹纯,杂号将军,加关内侯修正。
     曹邵,左庶长爵。
     孙策,重号左校尉,大庶长爵修正。
     太史慈,杂号将军,右庶长,一战连爬十几级。
     其他的将军,采取的都是差不多的策略。
     官职高的,爵位会少低一些。
     达到侯爵的,官职会低。
     不上不下的,职位和爵位都取中等。
     一连安排了几十个。
     到这刘辩能预料到,百官心里不得劲。
     爵位给的太慷慨。
     三公九卿中,有像样爵位的唯独黄琬一人。
     杨彪倒是有世袭的侯爵,但他爹刚死,需要守孝结束继承。
     莫说是这一朝,往上数几年亦是如此。
     四五年前,三公中的太尉邓盛、司徒许相、司空张济,前二人还在十来等爵位中苦苦挣扎,张济好一些,混到个关内侯。
     袁隗、蔡邕之类亦是如此,关内侯都摸不到。
     汉延秦制,在原有的基础上,爵位为二十等,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列侯。
     一级公士免本人徭役,可蓄奴,佩剑。
     二级上造免全家算赋,诉讼时优先受理……
     五级大夫见官不拜,可养门客……
     七级公大夫佩铜印黑绶,免罪数等,一般人无权审问……
     十级左庶长,可养百人以上私兵,犯事了以发代罪(曹邵)……
     十六级大良造有开府权,食邑200户(周仓)。
     十七级驷车庶长,议政特权,奏疏直奏天子,荫三子为郎。
     十八级大庶长,可享九锡礼仪(孙策)。
     (段颎平羌时获得第十二级左更爵,苏武归汉后获十三级中更爵,霍去病十九时可能是第十四级右更)
     (商鞅曾为大良造、王莽改制前是十七级驷车庶长爵)
     刘辩心里清楚,自己这通封法百官们会绷不住。
     连曹纯都一口气成关内侯了。
     封的太过火,高到不能再高了。
     哪怕是多封点重号将军和次重号将军都行。
     但那日和谋臣们议政,并未遭到反对,反而一致赞同。
     外部环境不稳,朝廷需要将军们去打天下,军功升爵可以加一剂猛药。
     弥补官职稍低的缺陷。
     战局变化,朝廷需要的是数不尽的将军统领着各自一营兵马,跟着一员统帅去打征战沙场。
     重号将军是职位,不是军衔,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责任,就好比大司农、太常、尚书令之类。
     全封重号,朝廷没那么多兵马去让这个职位变得名副其实。
     眼下以战争为主,平定天下后,再根据大家的爵位,调整官职。
     到那时,一半以上的将领,都能成为重号,各司其职每日上上朝,处理一下各地军队送上来的奏疏。
     剩下的一半担任次重号将军,成为一方统帅镇守一方、对外征伐。
     而他们的麾下,将会是更新生代的血液,比如徐盛他们。
     百官看不懂很正常,刘辩本来就绕开了他们,直接

第334章 五子良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