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47章 改编汉军  
     改编军队势在必行。
     以往不管什么战事,只能指望当地豪强们能挺住,然后靠北军加农夫去战场。
     天子是位雄主还好,保持住北军战斗力,天下不至于大乱。
     可只要有那么两三代帝王,安逸的久了忽略北军,就会留下极大隐患,以至于后继之君望洋兴叹,满朝忠臣以泪洗面。
     他要养职业军人,要让朝廷在任何时候,手里都有牌可打。
     刘辩想起一个朝代,大明。
     他深吸一口气,观察起诸卿的反应。
     三公九卿面色各异,但没人站出来反对。
     大伙都想进一步听听天子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好的方案,他们又不是傻子,更不是佞臣,人家说一句自己顶一句。
     相反,现在的他们都愿意为大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刘辩不卖关子,开始娓娓道来。
     “南北军守卫大汉,各州郡以部曲、郡兵等私兵维护一方,祸患太重,以至于小小的黄巾,就能席卷天下大半州郡。”
     众臣点头,目光稍显凝重。
     杨彪严肃道:“此弊端必须得以根除。”
     “不错,老臣认为,此事需要择重处理。”王允连连点头。
     祸事就在眼前,不说黄巾,就是十常侍之祸,足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朝廷一支兵马都调不来,北军名存实亡,禁军难以为继,只能去求助地方私兵。
     而私兵哪管朝廷,调集的是人是鬼,全凭人家主将的人品。
     谁愿意看到叛军杀到朝廷跟前?
     是士人不惜命,还是洛阳官吏喜欢逃亡的刺激?
     对此,刘辩早有预谋,准备从几个方面入手,与众臣开始商议。
     “朕欲将大汉军队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精锐汉军,由南北军、飞熊军等构成,哪怕是和平时代,也要保证武器装备和人员配给,精锐汉军只接受朕圣旨调动,未得王诏,不得私自离开驻地。”
     精锐汉军的调动权,可以根据他的意志,下放到尚书台或者丞相手中,授权他们拟诏调兵。
     当然,剥夺人家起草诏书的权利,就可以随时收回权利。
     为了避免精锐汉军生乱,还需要加上虎符、每隔几年调换将领等诸多保险。
     最后就是精锐汉军需要有遏制手段,试想最极端的情况,比如天子被困于深宫,各军皆反,朝廷该如何应对?
     那就轮到第二个部分登场了。
     “其二,各州地方军整编,与南北军相同,一营三千人,则一校尉统领,司马、长史等辅佐,州兵至多五营,有都督统领,战事御敌,闲时治安、耕种、收获,地方军驻守城外,平常时间不得扰民,地方军调动权由太尉及朝廷负责。”
     都督掌州兵,需要人制约。
     州牧正合适。
     “地方军粮草由州牧供给,州牧对消耗、拨付的粮草需向朝廷做详细禀告。”
     州牧并无兵权,只负责处理州郡政事、民生之类的,如果都督为祸一方,州牧可拒绝供给粮草,使其断粮。
     都督要是急眼了想进城,州牧关起大门,号召乡里及衙役守城,虽说不一定能守住,但不至于半个月就丢了全州几十个县吧?
     只要朝廷反应过来,调其他州郡的兵,或者精锐前去镇压,战事可轻松平息。
     当然,州牧同样需要制约。
     那就该刺史登场了。
     常理来说,刺史和州牧平级,想让刺史制约州牧很难。
     难,说明朝廷不舍得放权。
     如果能保护好刺史,人家弹劾一个你查一个,哪怕弹劾错了,也不要惩戒太凶,一定能起到作用。
     “御史大夫及御史台,给朕拿出魄力,好好

第247章 改编汉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