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兵,足以追着十万人打。
     战局已定。
     刘辩负手目视着孙策离去。
     郭嘉弓着身子站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笑道:
     “陛下应当是准备,把您作的那首诗,送给孙策了吧?”
     刘辩诧异的看他一眼,点头道:
     “知朕者,奉孝也。”
     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在位置上待不了几年。
     人是会老的,他们现在还干的动,但随着朝廷实控疆域越来越大,事务会越来越繁杂。
     刘辩不忍折腾他们太狠,能安享晚年,就能多活几年。
     之前在洛阳时,他每次见到卢植,对方都是唉声叹气的,长此以往岂不是要折寿?
     好在他们三个后继有人,卢植这个儒学大家、文武全才、品德高尚之人,有得意弟子刘备能接他的班。
     皇甫嵩这位一生戎马无数的名将,有‘干儿子曹操为他接过接力棒。
     至于朱儁,他儿子虽然能力不够,也没收过弟子,但孙坚是他的门生故吏。
     新时代的三杰,会延续旧三杰的荣光,继续闪耀在大汉的土地上。
     曹操三人接了老三杰的班,那么谁来接他们现在的班呢?
     孙策,便是刘辩发掘的第一位。
     哦对了,除了曹操他们三个好兄弟外,还有袁绍。
     刘辩眺望着远方,喃喃自语:“不知本初在凉州,一切可还安好?”
     郭嘉表情忽的凝重,不容乐观啊。
     或许某一天就会突然收到噩耗。
     但袁绍他怨不了任何人,这是他自己选的路。
     ……
     昭宁元年,五月十一日。
     巨野的旷日大战,打了将近半个月,总算取得大胜。
     黄巾各集团败退至济北国、泰山郡一带。
     兖州内,东郡、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东平国、任城国六大郡国平定。
     这意味着兖州黄巾已经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为了防止他们逃窜至其他州郡,大优的局面变成持久战,又为了防止对方临死反扑,该谈判劝降事宜了。
     刘辩带着粮食,还有羽林军、虎贲军,亲赴东平国。
     东路大军目前屯驻此处,与济北国、泰山郡的叛军对峙着。
     一路上处处荒凉,刘辩不知道见到了多少荒村,路边随处可见的累累白骨。
     只有路过一些城池时,才能看到人烟,百姓们面黄肌瘦,完全没有洛阳那种生气。
     街上走动的人都很少,能看见的,就只有一个个饿的双眼发黑,大口大口喘息着靠在墙角晒太阳的人。
     他还看到,有路过的人走过去,不小心踩到这些人的脚,他们都毫无反应。
     在没来到兖州时,刘辩已经做过最坏的设想,却也没想到,这里竟然是这般景象。
     “唉。”
     刘辩叹口气,这一行他叹了太多的气。
     郭嘉被他感染,也开始长吁短叹。
     却没忘记职责的提醒:“陛下不宜过多停留,火速赶往东平国要紧,以目前兖州的民夫,用来运输前线的粮草已经甚为艰难,赈灾只能徐徐向外,待济阴、山阳等郡缓过口气,粮食自然就能运到此处。”
     刘辩点头,他清楚事情缓急,那数百万的黄巾和黑山军,他必须要收下。
    喜欢。
  

第131章 赐字伯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