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软木屑或者其他什么轻木髓质,在外圈裹上一两寸厚的硫化过的橡胶。
这样做的话现在的车轮毂也需要变动一些,最起码需要轮毂有一个凹槽可以把内胎卡进去。
用硬木削成圆形,中心凿孔适配车轴,边缘刻凹槽固定轮胎,这些在场的匠人都能理解,也表示做起来没什么难度。
“先试试吧,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有些零件换成金属是不是会更好。”宁元昭还有些担心木轮毂会不会配不太上这样辛苦弄出来的轮胎。
匠人们则是表示:等他们先用木头试一试,成功了再慢慢替代零部件。
他记得计一舟的车轮外边还有一层壳,宁元昭想了一会儿,憋出来一个平替之法。
那种车胎的外壳就是用来保护内胎,并且增加摩擦防滑提升耐久性的。
那他们这一步也不能少了。
他思前想后,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其中一个工匠鞋子上的杂草上。
在实心胎和外壳之间,他可以加一层泡过树脂的麻布当作防水基层,这上边用橡胶涂抹一层之后再加入一层藤编增强网。
宁元昭说不上是什么原因,他就是觉得应该要有这么一层,紧密缠绕的网状纤维层,应该能很好地延长这层壳子的使用时间。
若是计一舟在这里,他肯定能知道这其实就有点像现代轮胎的帘布层,可以增强轮胎的强抗拉性。
在这上边再厚厚地涂上一层橡胶,最外层刻上花纹增加摩擦,一个保护内胎的壳子就完成了。
这样的一整个轮胎虽然重,但是如果做好了使用的年限也会很久,并且换上这样的一个车轮,马车应该就没有这么颠了。
而且轮胎里边加的那一层纤维网也可以判断轮胎需要修补的时机,等轮胎漏出纤维层的时候,就可以补充最外层的橡胶了。
宁元昭把他的想法说完后,几个工匠沉思了片刻,一口应下,说这事儿估计能成。
剩下的那些橡胶宁元昭就让他们全都拿去交给了工匠,大致思路提供了,剩下的就看他们了。
都到了丰林,不去离山边看看感觉有些亏了,宁元昭带上陆光垣,又去了一趟隐溪。
站在隐溪高处,宁元昭问陆光垣:“芜江和渭月江以及它们交界处的数据你测量过吗?”
“有的。”陆光垣回答得迅速,做好功课的学生从不怕老师来检查,他立马把他已经烂熟于心的数据报了出来:
“芜江主河道最窄的地方有两百米,最宽的地方有三百米,水深最深处有八米,渭月江支流这边河道宽度是两百五十到四百米,芜江和渭月江交汇处宽四百到六百米。”
宁元昭一边点头一边听陆光垣汇报,听到正兴起的时候戛然而止,他皱着眉看向陆光垣,“没了?”
陆光垣弯了弯腰,“之前的布政使大人只让下官测量了这些数据,其实还有隐溪、芜河的数据……”
只不过宁元昭没要。
宁元昭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从前是从前,现在你们要重新测量更准确的数据。”
陆光垣瞅了宁元昭一眼,“下官谨听吩咐。”
喜欢。
第481章 寮南州-车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