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种什么稍微老一点的农民都知道,他自己其实对这些也不是很了解。
宁元昭找的资料上有很多科学种植的方法,他找了一些现在可以用的重新进行了编写,并且着重写了书里边增产办法的节气农事安排。
清明前后沤肥翻堆,备驱虫药;谷雨时节麦田拉绳授粉;小满时喷药防蚜虫。
其他的写了也就当作是一个资料记录,百姓们种田自有他们的一套办法,写得再多也不如人家的经验有用。
除了引言部分,整本书基本上没有一个字是废话。
把这些都写完之后还让宁元昭自己画了个简单的图,就是现在最常见的那种黑白线条图,能让人知道画里的人是在做什么的就好了。
“哼,可算是愿意让我画图了。”宁元昭小抱怨。
“你这个水平就够用了,找刘兄还得花钱,那多划不来啊。”计一舟笑嘻嘻。
“就是为了省钱?”宁元昭问:“难道不是对我画技的认可?”
“……”计一舟挠了挠鼻头,“认可认可,比我画得好多了,你看我现在还只会画火柴人呢。”
宁元昭笑着摇了摇头,“说句好听的哄哄我也不可以吗?”
“我这难道不是在夸你吗?”计一舟认真反问。
“也算吧。”宁元昭点头,比计一舟画得好怎么就不算是一种夸奖呢?
“你看啊,你文章写得这么好,这么有才学,画画再画那么好你还让人怎么活啊。”计一舟歪头:“你说是吧。”
最后边计一舟的实验数据宁元昭一个字也没有动,直接把他那个用丑兮兮字写的文章加了上去,让雕版师傅那边先把印刷雕版做出来印刷一本给他们看看效果先。
“你故意找事儿是吧宁元昭?”计一舟掐着宁元昭的脖子问。
宁元昭笑得宠溺,“没有,带上你的实验数据,人家看了才会觉得这本书里边的内容很真。”
“你不能重新抄一份吗?”计一舟说:“你想毁了我吗?”
“哪有。”宁元昭坐直身体,“你自己说说看,你看到后边的数据是编书人的字迹会觉得靠谱还是看到研究者的手稿会觉得靠谱?”
计一舟想了想,“那行吧。”
农书写出来基本上就是构建了一个从文本到实践的双通道,让识字阶层通过文本系统学习知识,再通过教化体系转化为农民的生产实践。
农民虽然看不懂这些,但是那些负责推行的农官却看得懂。
这种知识的转化机制,使得后世的农业技术在文盲率高达八成的古代社会中依旧能持续演进。
书不能尽言,然无书则言易湮。①
具体的增产办法之后皇帝一定会让农官或者下边的州县官吏学习后带着下边的农民实施,这也就是他们把这些东西写出来的最终目的。
喜欢。
第426章 九阙都-无书则言易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