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7章 哀牢投诚 ,匈奴中计[2/2页]

济公传奇 王钟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己应该怎么办。于是沙壹在洞口喊了一阵,来了一条母狗,走进来替她把一个个“皮口袋”舔开,真是奇怪,母狗舔开一个皮口袋,里面就钻出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婴孩。
     十个小婴孩出来后,都争着向她的怀里爬过去摸着她,沙壹见状,一个个地抱起婴孩,挨个地给他们喂奶。
     这时候,一条黄龙爬了进来,开口就对沙壹说:“我的人儿呀!你生孩子受了惊了,我来帮帮你!”
     原来那个黄木头是那个黄龙变化而成。龙生九子,并不是说龙只有九个儿子,九是数字里面最高的一个数字。
     龙与牛交媾生子囚牛,囚牛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形象。
     龙与狼交媾,生子睚眦,睚眦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象。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与鸟类交媾,生子嘲风,形似羽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据说嘲风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龙与蟾蜍交媾,生子蒲牢,形似盘曲的龙,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大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与狮子交媾,生子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
     龙与龟交媾,生子霸下,喜负重。
     龙与虎交媾,生子狴犴,龙与蚌交媾生子负屃,与鱼类交媾生螭吻。据说穷奇、麒麟之类,也为龙种。
     话回正题,却说沙壹这个时候知道自己生下了黄龙的孩子,黄龙带着十个儿子离开,沙壹时亦惊避,待龙去后,返回寻觅十个孩儿,却是一个不少,惟幼孩从容坐着,毫不慌张。沙壹是是蛮人,声同鸟语,常谓背为九,坐为隆,因此取名幼孩为九隆。这个故事过于荒诞。后来诸孩长大,九兄弟以幼弟为父所舐,必有吉征,乃共推为王。
     可巧牢山下有一夫一妇,生得十个女儿,刚好与沙壹十个儿子相配,遂各娶为妻室,真是无巧不成话。辗转滋生,日益繁衍。九隆回溯所生,不忘本来,因此令种裔各刻画身体纹身,状似龙鳞,且背后并垂一尾,缀诸衣上。到了九隆病死,世世相继,遂就牢山四面,分置小王,随地渔猎,逐渐散处,惟与中国相距甚远,未曾交通。
     到了建武二十三年间,哀牢王贤栗,督率部众,乘筏渡江,击邻处部落鹿箩,鹿箩人不及预备,多被擒获。不意天气暴变,雷雨交作,大风从南方刮起,撼动江心,水为逆流,翻涌至二百余里,船筏多有沉没,哀牢人溺死数千名。
     贤栗心尚未死,再次派遣六部酋进攻鹿箩。鹿箩部酋正拟兴兵报怨,闻得哀牢又来扰境,当即倾众出战。这番接仗,与前次大不相同,鹿箩人个个愤激,个个勇敢,杀得哀牢部众东倒西歪。哀牢六王,不知兵法,还想与他蛮斗,结果是同归于尽。残众抢回尸骸;分别藁葬,当夜被老虎发掘,把尸骸一顿大嚼大吃,食尽无遗。
     哀牢王贤栗得报,方才惊恐,召集部众与语道:“我等攻掠边塞,也是常事,今进击鹿箩,偏遭天谴,摧残至此,想是中国已有圣帝,不许我等妄动,我等不如通使天朝,愿为臣属,方算上策。”
     大众齐声应诺。乃于建武二十七年间,率众东下,至越贮太守郑鸿处乞求投降。
     郑鸿当即奏闻,有诏封贤栗为哀牢王,令他镇守原地。嗣是岁来朝贡。到了永平十二年,哀牢王贤栗早死,其嗣王叫做柳貌,又携五万户内附。汉明帝遣使者勘查安抚,得接复报,遂决议建设郡县,即将柳貌属境,分置哀牢博南二县,罢去益州西部都尉,特置永昌郡,并辖哀牢博南,始通博南山,度兰沧水。惟山深水湍,跋涉维艰,行人多视为畏途,曾作歌云:“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度兰沧,为他人。”
     中国人素惮冒险,即此可见一斑。歌谣虽是如此,但往来使人,每岁不过数次,却也无甚关碍。再加西部都尉郑纯,调任永昌太守,为政清平,化行蛮貊,自哀牢王柳貌以下,各遵约束,岁贡维谨,西南一带,帖然相安,不在话下。
     惟北匈奴明里为与汉朝廷修和,暗地里仍然为寇侵犯汉地,烧杀抢掠。
     仆射耿秉,耿弇之从子。屡上书请求进击北匈奴,汉明帝尚不欲贸然讨伐,令显亲侯窦固,及太仆祭彤等,商议进止。
     众臣建议以为应遣将出屯,相机进取。汉明帝乃拜耿秉为驸马都尉,副以骑都尉秦彭,窦固为奉车都尉,副以骑都尉耿忠,耿弇之子。并委置从事司马,出屯凉州。
     转瞬间已是永平十六年,耿秉等急欲邀功,奏请出塞北伐,汉明帝因而命祭彤出发征讨,使与度辽将军吴棠,征集河东河西羌胡各兵,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再遣窦固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兵,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各郡兵马,及乌桓鲜卑兵万余骑,出平城塞,四路兵共同讨伐北匈奴。
     窦固、耿忠行至天山,刚好与北匈奴西南呼衍王相遇,一番交战绥斗,斩首至千余级,追杀至蒲类海,取得伊吾庐地,特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庐城。
     耿秉、秦彭,袭击北匈奴南部勾林王,颇有杀获,进至绝幕六百余里,直抵三沐楼山,四望无人,乃收兵南归。
     来苗、文穆,来到勾河水上,虏兵皆奔走,无从截夺,也即退回。
     祭彤、吴棠与南匈奴左贤王信,出高阙塞,驰行九百余里,不见一个虏兵,只前面有一山相阻,山势不甚高峻,南匈奴左贤王贤信却指为涿耶山,说是冈峦回阻,不便前进,因此勒马下寨,好几日不闻动静,只好却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王信与祭彤,两不相合,所以妄言误事。嗣经朝廷察觉,说吴棠与祭彤逗留畏懦,将他革职,召还系狱。祭彤系故征虏将军祭遵从弟,素性沈毅,屯边有年,王信及外夷,此次坐罪被系,当然有人替他救解,不过数日,便即释出。
     祭彤且惭且恨,竟至呕血不止,临终嘱语诸子道:“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人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按道义不能没有功接受奖赏,我死后,你把我所得到的赏赐的东西全部登记交给朝廷,你自己到部队去,效力前线,来满足我的心愿。”
     言讫遂逝。遗恨无穷。长子逢依嘱上簿,具呈遗言。汉明帝已知祭彤忠诚,再拟任用,陡闻祭彤病重身亡,不胜惊悼,因召祭逢入见,详问乃父病状,悲叹不已,抚恤有加。
     到了祭彤葬后,次子祭参遵父遗命,投入奉车都尉窦固营中,随征车师,后文另表。
     乌桓鲜卑,统慕祭彤威信,有时使人入京,每过祭彤冢前,必拜谒号泣。辽东吏民,因祭彤前为太守,却寇安边,追怀功德,特为立祠致祭,四时不懈。生虽失荣,死俱含哀,可见得公道尚存,虽死犹生呢?好作后人榜样。
     是年秋季,北匈奴复大举入寇,直指云中,太守廉范,督率吏士,出城拒敌。吏士看见匈奴虏众势盛,恐自己兵少难支,乃请示廉范回城保守,移书他郡求援。
     廉范微笑道:“我自有却敌的方法,何用多忧!”说着,遂令军士安营静守,不准妄战。好在虏兵初至,倒也有意休息,未曾相逼。
     到了日暮时分,廉范令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举在头上,军营中就像繁星。敌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兵救援部队来了,很是感到震惊。敌人等到天明将要撤退,廉范于是命令犒劳士兵,早晨冲杀,消灭敌人好几百,敌人自相践踏,死了一千多人,从此不敢再侵犯云中。廉范后来历任武威、武都两郡的太守,随当地风俗教化训导百姓,都有政绩。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世为边郡牧守。益州刺史廉丹的孙子。
     廉范的父亲遭遇战乱,死在蜀汉地区,廉范于是流离借居在西州。西州平定以后,回到故乡。十五岁时,告别母亲到西州接回父亲的灵柩。蜀郡太守张穆,是廉丹的老部下,于是送给廉范许多财物,廉范都没有接受,和他的门客徒步背着灵柩回到葭萌关。所坐的船碰到礁石沉没,廉范抱着灵柩,一起沉到水中,众人被他的孝心感动,用杆子把他钩出来,治疗救护才幸免于死。张穆听说以后,又派人骑马带着先前送给他的财物追赶廉范,廉范又坚决推辞了。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灵柩。
     廉范守孝完毕,到京城拜师学习,侍奉博士薛汉。京兆、陇西二郡都请他做官,都没有接受,永平(汉明帝年号)初期,陇西太守邓融准备礼物征聘廉范为功曹(官职名),恰逢邓融(被人告发)被上级审查,廉范知道邓融不好解脱,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于是托病要求离开,邓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于是向东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官职名)的狱卒。不久,邓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侍奉,尽心尽力,非常勤劳。邓融奇怪他长的像廉范却很不明白,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的像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廉范斥责他说:“您因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说话。邓融因病被押解出去养病,廉范跟随他赡养探视,直到邓融病死,都没有说明身份,亲自赶车送邓融的灵柩到南阳(地名),安葬完毕才离开。
     后来廉范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官吏告诉了皇帝,汉明帝(又叫汉显宗)大怒,召廉范入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密谋,惑乱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殓,为什么。”廉范叩头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忍不住师生的情谊,罪该万死。”皇帝才稍稍息怒,问廉范说:“你是廉颇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缘关系。”廉范对他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汉明皇帝刘庄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并赏赐他。廉范因此出名。
     廉范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廉范用计打败了匈奴。
     廉范在蜀地数年,坐事免归,居家考终。先是廉范与洛阳人庆鸿为刎颈之交,始终不渝,当时人们就说前有管鲍,(管仲,鲍叔),后有庆廉。庆鸿亦慷慨好义,位至琅琊会稽二郡太守,所至俱有政声,不消絮述。会由益州刺史朱辅,在汶山以西地区实施“宣示汉德”政策,通过派遣通晓夷语的犍为郡掾田恭深入诸夷部落,了解其风俗习惯并建立沟通渠道。此举使白狼、盘木、唐菆等百余部落首领主动归附,所辖人口达130余万户、600万以上,实现“举种奉贡,称为臣仆”的政治成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巩固边疆治理成果,朱辅命田恭将白狼王唐菆创作的夷语歌诗翻译为汉文,形成《远夷乐德歌诗》《远夷慕德歌诗》《远夷怀德歌诗》三章。该翻译过程遵循“译其词语,述其异俗”的原则,《白狼歌》成为现存最早的汉语记音少数民族诗歌文献。
     翻译完成后,朱辅派遣从事史李陵与田恭共同护送白狼王赴洛阳献诗,汉明帝对此予以嘉许,将诗歌收录于《东观汉记》。
     汉明帝颁下史官,备录歌诗,第一章是“远夷乐德歌”,歌云:
     大汉是治,与天意合。吏译平端,不从我来。闻风向化,所见奇异。多赐缯布,甘美酒食。昌乐肉飞,屈伸悉备。蛮夷贪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
     次章为“远夷慕德歌”,歌云:
     蛮夷所处,日入之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圣德深恩,与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部人多有。涉危历险,不远万里。去俗归德,心向慈母。
     末章为“远夷怀德歌”,歌云:
     荒服之外,土地硗确。食肉衣皮,不见盐谷。吏译传风,大汉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狭。高山岐峻,缘崖磻石。木薄发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赐,怀抱匹帛。传告种人,长愿臣仆!
     白狼以外,又有盘木等百余部落,俱在西南寨外,素与中国不相往来,至此皆举种称臣,奉献方物。端的是东都昌盛,不让西京。
     有诗咏道:
     哀牢内附白狼归,万里蛮荒仰汉威;
     读罢夷歌三迭曲,炎刘火德庆重辉。
     南夷既已归附汉朝廷,乃更从事西戎,又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底定前功。欲知此人为谁,待至下节发表。
    喜欢。
  

第547章 哀牢投诚 ,匈奴中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