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6章 指日解围 上书惹祸[2/2页]

济公传奇 王钟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向,起为光禄大夫,汉成帝诏求遗书,令向校勘。向见王氏权位太盛,意欲借书进谏,乃因尚书洪范,推演古今符瑞灾异,历详占验,号为“洪范五行论”,呈入宫中。成帝刘骜亦知向寓有深意,但终不能抑损王氏,杜渐防微。丞相王商,虽然也是外戚,但与大将军王凤相较,势力大不相同。王凤与王商又有宿嫌,恨不得将王商除去。
     这个时候,匈奴的呼韩邪单于病死,其子复株累若鞮单于继立,特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入贡方物。伊邪莫演自称愿降,不愿回国,朝臣多言不妨受降。惟谷永、杜钦二人,谓单于称臣,无有二心,今不应受彼逋逃,致生间隙,汉成帝乃遣还伊邪莫演。复株累若鞮单于,探闻此信,虽未将伊邪莫演免职,但心中却感念汉朝恩德,因此于河平四年,亲自入朝。汉成帝刘骜御殿召见,单于拜谒如仪。汉成帝与他问答数语,便命左右引导他出朝。单于既出朝门,适遇丞相王商,也即趋前行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商身长八尺有余,状貌魁梧,仪容端肃,既与单于相揖,免不得慰劳一番。单于仰面视向王商,见他有威可畏,不由的倒退数步,立即辞出。当有人告知成帝,成帝刘骜叹道:“这才不愧为汉相了!”为此一语,被大将军王凤闻知,却越加生恨忌妒。
     冤家有孽,正值琅琊郡内,连出灾异十余事,王商派属吏前往查办,琅琊太守杨彤,与王凤为儿女亲家,王凤恐杨彤被参落职,忙向王商说情道:“灾异乃是天事,非人力所得挽回,彤尚有吏才,幸勿按问!”
     王商竟不从,上奏弹劾杨彤守郡不职,致干天谴,乞即罢官。
     汉成帝面对此奏章,留中不报。王凤怨恨王商不留情面,反且出来纠弹,遂欲乘隙构陷,借端报复。一时无过可寻,只说他闺门不谨,使私人耿定上书揭发。
     汉成帝阅书,暗思事关暧昧,并无确证,不如搁置不提。
     偏偏王凤进去力争,定要彻底查究,成帝刘骜乃将原书发出,令司隶校尉查办。王商得知消息,也觉着急慌忙,记起前时王太后曾欲选纳己女,充备后宫,当日因女有痼疾,不便允许,现在女病已愈,不若纳入,作为内援。可巧后宫侍女李平,新拜婕妤,方得上宠,正好托她进言,代为说和。于是密嘱内侍致意李婕妤,哪知求荣反辱,越弄越糟。明人也走暗路,怎得不败!
     会值暮春日食,大中大夫张匡,上言咎在近臣,乞求召对。汉成帝刘骜使左将军史丹问张匡,张匡言王商曾奸父婢,并与女弟淫乱,前耿定上书告讦,俱是实情。现方奉诏查办,王商敢私怀怨恨,请托后宫,意图纳女,谋植内援,居心实不可问。臣恐黄歇吕不韦故事,复见今日,亟宜将商免官,穷法究治,庶足上回天变,下塞人谋,乞将军代奏毋迟!
     史丹即将匡言转达成帝刘骜,成帝刘骜素来器重王商,料知张匡此言未必确实,于是下诏勿问。王凤又入宫固争,方由成帝刘骜派遣侍臣,前往收回丞相印绶。成帝平庸柔弱,酷肖乃父。王商将印绶缴出,悔愤交并,惹得肝脉偾张,连吐狂血,不到三日,一命呜呼。朝廷予谥曰戾。所有王商子弟,曾在朝中为官,悉数左迁。一班趋附王凤的走狗,还要诣阙狂吠,夺王商世封。汉成帝总算有些主见,不肯照议,仍许王商长子王安嗣爵乐安侯,一面朝拜张禹为丞相。
     张禹,字子文,河内郡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以明经着名。
     张禹早年随父移居莲勺。张禹还是孩童时,屡次随家里人到集市上,总喜欢在占卜、看相摊前观看。过了一段时间,张禹了解一些卜卦、占卜之术,不时从旁参言。占卜者喜欢他,又认为他相貌不凡,对张禹父亲说:“这个孩子聪明,可以让他学习经术。”
     张禹长大后,就到长安学习,从沛郡施仇学习《易经》,从琅琊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不久都通晓熟悉,有了徒弟,被推荐为郡文学。甘露年间(前53年—前50年),诸儒推荐张禹,汉宣帝命太子太傅萧望之察问,张禹回答《易经》及《论语》大义,萧望之很满意,奏张禹经学精通,有师法,可以试职事。但汉宣帝没有发下奏章,张禹只好回去做原来的郡文学。很久以后,试为博士。
     初元年间(前48年―前44年),博士郑宽中用《尚书》教导皇太子刘骜,以张禹善于《论语》而推荐他。汉元帝刘奭命张禹授太子刘骜《论语》,并提拔张禹为光禄大夫。几年后,张禹出任东平内史。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驾崩,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征召张禹、郑宽中,两人都作为汉成帝的师傅而赐爵关内侯,郑宽中食邑八百户,张禹食邑六百户。张禹被封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加官给事中,统领尚书事。
     此时,汉成帝的舅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汉成帝正年富力强,为人谦让,崇尚经学,敬重师傅。而张禹与王凤并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屡次上书称病,请求退职,想回避王凤。汉成帝回答说:“朕于幼年执政,万机怕不适中,君因道德好而为师,所以委以国政。君怎么怀疑而多次请求退职,忽视师傅故旧之恩,想回避流言?朕未闻有毁短之言。君还是安心专意。”加赐黄金百斤、活牛、上等贵酒,让太官送餐,侍医看病,使者到家问候。张禹惶恐,又起来治事。
     河平四年(前25年)六月丙午日,及王商免职,张禹竟受封安昌侯,擢为丞相。张禹固辞不获,勉强就职,但也不过屡进屡退,随声附和,保全自己的老命罢了。一语断煞。
     越年改元阳朔,定陶王刘康入朝,成帝刘骜友于兄弟,留令伴驾,朝夕在侧,甚见亲重。王凤恐他入与政权,从旁牵制,因援引故例,请遣定陶王刘康回国。偏偏成帝刘骜体贴亲心,自思先帝在日,常欲立定陶王刘骜为太子,事不果行,定陶王刘康却并不介意,居藩供职,现在皇子未生,他日兄终弟及,亦无不可,因此将他留住。就是王凤援例相请,也只好置之不理。哪知过了两月,又遇到日蚀现象,王凤复乘势上书,谓日食由阴盛所致,定陶王刘康久留京师,有违正道,故遭天道警戒,宜亟令归国云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知责人,不知责己。成帝刘骜不得已遣刘康东归,刘康涕泣辞去,王凤才得快意。独有一个京兆尹王章,直陈封事,将日食事归罪王凤。成帝刘骜阅罢,颇为感动,因复召王章入对。王章竟侃侃直陈,大略说是:
     臣闻天道聪明,佑善而灾恶,以瑞异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善事,当有祯祥;而灾异迭见者,为大臣专政故也。今闻大将军凤,猥归日食之咎于定陶王,遣令归国,欲使天子孤立于上,专擅朝事,以便其私,安得为忠臣?且凤诬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商,守正不阿,为凤所害,身以忧死,众庶愍之。且闻凤有小妇弟张美人,尝已适人,托以为宜子,纳之后宫,以私其妻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知其余。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则乾德当阳,休祥至而百福骈臻矣!
     汉成帝见王章说得有理,欣然和王章说道:“非京兆尹直言,朕尚未闻国家大计。现有何人忠贤,可为朕辅?”
     王章答说道:“莫如琅琊太守冯野王。”
     汉成帝点首,王章乃趋退。这一席话,传到王凤耳中,王凤顿时大怒,痛骂王章负义忘恩,意欲乘章入朝,与他拼命。
     还是盲杜足智多谋,亟劝王凤暂从容忍,附耳说了数语,王凤始消融怒气,依言做去。原来王章,字仲卿,籍隶泰山郡钜平县,汉宣帝时已为谏大夫。汉元帝初年,迁官左曹中郎将,诋斥中书令石显,为石显所陷,竟致免官。
     成帝刘骜复起用王章为谏大夫,调任司隶校尉,王凤欲笼络名臣,特举为京兆尹。王章少时家贫,游学长安,只有一妻相随,偶然患病,困卧牛衣中。编乱麻为衣,覆蔽牛身。自恐将死,与妻诀别,眼中泪流个不住,那妻不禁发怒道:“仲卿,汝太无志气!满朝公卿,何人比汝为优?疾病乃人生常事,为甚么涕泣不休,作此鄙态哩!”
     王章妻子却有丈夫气。王章被她一激,精神陡振,病亦渐愈。及受职京兆尹,虽是由王凤推荐,心中实不服王凤。待至王商罢相,定陶王刘康遣归,益觉忍无可忍,遂缮成奏牍,函封待呈。
     王章妻瞧着,连忙劝阻道:“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涕泣时么?”
     王章已义愤填胸,不可复抑,竟摇首作答道:“这非儿女子所能知晓,汝勿阻我!”
     过了一日便即呈入。又过二日,奉诏入对,接连又入朝数次。不意祸变猝来,骤令下狱,反觉得闺中少妇,尚有先见。有诗叹道:
     牛衣困泣本堪怜,已得荣身好息肩;
     何若见几先引去,与妻偕隐乐林泉!
     欲知王章如何下狱,容待下节叙明。
    喜欢。
  

第506章 指日解围 上书惹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