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他已掌控了从整个燕州平原至黄河一线、太行以东的广大区域,地盘扩充了十倍有余,治下人口数百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为过分的是,他听闻此贼竟在草原上自称为天赐可汗,其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恳请陛下即刻发兵,讨伐此逆贼!”贾世宪跪地叩首,言辞恳切。
“陛下,臣附议。当下最为紧要之事,便是尽快发兵讨伐张逆!”兵部侍郎曾仲涵上前一步,语气激昂。
曹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反问道:“发兵?兵从何来?钱又从何出?”
曾仲涵顿时无言以对。
多耳衮一战,江北防线全面崩溃,二十万禁军全军覆没,江南兵力亦折损十余万。
如今,朝廷连蒙田这样遭受重创的军阀都难以应付,更遑论与现在如日中天的张克抗衡。
“陛下,”
诸葛明轻叹一声,进言道,“老臣以为,眼下只能暂且安抚张克,恢复其燕州总督之职,以换其忠心,遏制其野心增长,再从长计议。”
“安抚?”
曹祯眼中怒火几乎要喷涌而出,“他杀害宗室、抢夺民田、眼睁睁看着多耳衮覆灭禁军,甚至公然僭越任命地方官员,如此行径,朕还要去安抚他?!”
“陛下,此乃权宜之计……”
“朕无需权宜之计!”
曹祯厉声打断,“朕身为天子,岂有向一介叛逆低头之理?”
诸葛明暗叹一声,不再多言。
诸葛明望着皇帝愤怒的脸色,心中暗自叹息。
他深知,自己这位学生虽非嫡非长却也算得聪慧,唯独性格过于刚直,不懂权变,不知进退。
倘若先帝尚在,必定会虚与委蛇,先稳住张克,就像对宗武沐那样极尽拉拢谄媚以长兄事之,还在北伐时许诺以后封对方一字并肩王,南北二帝千古佳话。
然而曹祯……
最终,内阁只得草拟了一道无关痛痒的旨意:“定北侯张克,擅自专权地方事务,罚俸一年,望其迷途知返,莫负朕恩。”
(替小皇帝说一句:主角是有俸禄的,他爹也有,燕山军军饷反正朝廷帐上有这笔支出,哪怕每年不足额,但是确实有发,至于主角和他爹毛都没看到,主角一家粗鄙不会舔腚眼子,银子自然走不远,半路损耗了)
原本旨意中还有“狂悖犯上”“不尊王化”“行如禽兽”“罪孽深重”等言辞,皆被左相删掉了。
至于张克是否会“迷途知返”,朝廷亦需顾及颜面。
旨意很快拟定完毕,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何人去传旨?
张克连宗室藩王都敢杀害,若派一个太监前去,怕是有去无回。
最后,司礼监只得采取“抽死签”的方式,选了一名倒霉的小太监北上。
夜深人静之时,左相府内,诸葛明独自坐在书房之中,手中捏着一封密信。
信中写道:“燕山军已扩编至十六卫,骑兵不少于四万,水军亦初具规模,粮草充足,军势强盛。”
诸葛明长叹一声,将信纸凑近烛火,直至其化为灰烬。
“老师,您还未歇息?”门外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
诸葛明抬头,见是自己的学生、翰林院编修林如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进来吧。”
林如海走进书房,低声问道:“学生听闻今日内阁商议……进展不太顺利?”
“何止是不顺利。”
诸葛明苦笑着摇头,“陛下不肯对张克做出拉拢让步,可如今朝廷的状况……”他欲言又止,但林如海已然心领神会。
“老师,张克真的会造反南下吗?”
诸葛明沉默许久,缓缓说道:“倘若他南下,朝廷……恐难以抵挡。”
林如海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问道:“那为何不全力安抚他?”
“陛下自有陛下的考虑。”
诸葛明叹息道,“有时候,面子比江山社稷更重要。”
不信看诬大,真相和校誉跟颜面他们选择了什么?
林如海愣住,随即苦笑道:“如此一来,大魏岂不是……”
“国家历经诸多风雨,如今也只能听天由命了。”诸葛明闭上眼睛,声音尽显疲惫。
夜深人静,曹祯独自伫立在乾清宫的窗前,凝视着北方漆黑的夜空。
他明白诸葛明所言有理——朝廷当下最为理智的做法,便是安抚张克,甚至承认其在北方的地位,以此换取时间和大义名分。
然而……
“朕实难甘心。”
曹祯低声自语,手指紧紧扣住窗棂。
他不甘心向张克低头,更不甘心承认朝廷已虚弱到连一个军阀都无法压制。
身为皇帝,身为男人,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这是他最后的倔强。
喜欢。
第377章 不奉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