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1章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十)--联合探查会议[2/2页]

我眼中的宇宙世界 金中水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射基因与人类神经网络结合。
     建议派遣这类强化人作为先遣队,他们能承受99%已知宇宙射线。34;
     日英法德技术补充提案
     日本:34;采用微型黑洞推进器的纳米探测器群可率先抵达,
     就像公元6036年总统选举的高精度票数统计系统,
     百万个探测器通过量子纠缠实时回传数据。34;
     英国:34;必须遵守《星际接触第一守则》,
     建议搭载跨文明语言学AI,参考复活节岛古文字破译模型。34;
     法国:34;艺术基因库不可或缺!携带地球文明全息档案,
     包括从原始洞穴壁画到量子艺术的340亿件作品。34;
     德国:34;根据暗能量分布模型,需重新计算航线上的空间曲率,
     现有跃迁坐标误差率可能高达0.003%...34;
     经过大家多方讨论,总结如下:
     技术矛盾焦点
     能源需求:美国方案需消耗整个猎户旋臂的暗物质储备(约1056焦耳)
     时间悖论:俄罗斯方案将导致探测器的相对论时间膨胀达到1:
     伦理危机:日本纳米机器人可能触发银河级灰蛊灾难
     政治博弈:中国提议的探针云包含隐性文明评估系统
     【技术细节】
     星际距离:1500亿光年(暗物质曲速引擎理论值)
     探测设备:第12代侦察舰队(搭载暗能量传感器)
     通讯延迟:实时全息投影(通过量子纠缠中继站)
     【伦理争议】
     法国代表:34;是否该先与该星球原住民沟通?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德国代表:34;建议启动《星际接触公约》第23条34;
     俄罗斯代表:34;他们连电磁波都没有,可能处于青铜器时代34;
     【技术挑战】
     能源:需要1000年持续输出的戴森球级能量
     导航:需穿越12个暗物质漩涡带
     生存:人类基因改造需适应0.98G重力环境
     【未来展望】
     美国代表:34;这将是28世纪的39;新大陆39;,但需要《星际马关条约》式协议34;
     中国代表:34;建议成立39;地球联邦星际委员会39;,采用区块链式决策系统34;
     日本代表:34;我们的水下城市技术可改造该星球海洋生态34;
     【镜头语言】
     特写:张韵博士的防护服左胸绣着34;嫦娥工程700034;字样
     全景:环形会议室外的太空港,曲速飞船正在充能
     转场:星云图中的K7856突然闪烁,全息投影出现数据乱码。
     (注:该场景融合了曲速引擎、量子通讯、生态改造等科幻元素,
     通过各国代表的微表情和动作细节,暗示28世纪的星际政治格局。
     建议在影视化时采用动态粒子特效呈现星云图,用冷色调灯光突出太空舱的金属质感。)
     决议形成
     经过72小时量子纠缠会议(主观时间感知压缩为7.2分钟),最终通过《跨维度探测公约》修正案:
     采用中国探针云框架+德国真空加密技术
     嵌入英国伦理监管AI核心
     在俄罗斯设计的加速轨道部署
     由日本维护时空校准系统
     设立印度主持的文明接触委员会
     (各国代表的全息影像逐渐淡出时,星图标记突然闪烁出主动响应信号
     ——暗示该坐标文明可能已观察地球文明数千年)
    喜欢。
  

第601章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十)--联合探查会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