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你,想和现在的你说说话
现在是2035年的秋天,我坐在书桌前给你写这封信。窗外的栾树落了满地金黄,像极了十年前你每次路过学校操场时,总能看到的那片被风吹散的银杏叶——那时候你总说,有些东西抓不住,就像你手里那本翻了一半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刚交完130块钱的报名费,书才看了三分之一,模拟卷做了两套,选择题错得一塌糊涂。你对着电脑屏幕里的成绩发呆,突然就不想考了。你说这130块钱像个笑话,是你又一次“三分钟热度”的证据。你甚至开始数这些年的“烂尾工程”:高二时报的吉他班,交了半年学费只去了三次;大三时买的考研词汇书,扉页写着“每天50个”,最后停在第17天;工作后办的健身卡,用了不到十次就过期了……你坐在椅子上,觉得自己像个总在挖坑却从不填的人,挖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可是你知道吗?十年后的我,每次想起这些“烂尾工程”,心里从来不是责备,反而是感激。
先说说那130块钱吧。后来我在整理旧物时,翻到了你当时的缴费记录截图,存在手机相册的一个加密文件夹里,命名是“又一次失败”。但现在再看,那130块钱哪里是失败?它买了你三个周末的清晨——你为了赶在上班前看网课,第一次把闹钟调到了六点半;它买了你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你把“德育原则”和“教学方法”抄了又抄,甚至画了思维导图;它还买了一个傍晚,你在公司楼下的花坛边给妈妈打电话,说“我好像有点想当老师,给小朋友讲题应该很有意思吧”。你看,钱能买到的从来不止结果,还有那些藏在过程里的、闪闪发光的碎片。
我还记得你当时最纠结的,是“为什么每次都坚持不下去”。你总觉得是自己意志力太差,甚至偷偷在网上搜“如何提高自制力”,收藏了二十多篇文章却一篇都没看完。但现在我才明白,很多时候“坚持不下去”,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你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
就像你报教师资格证,其实不是真的想当老师,只是那年公司裁员,你怕自己失业,听说教师编制稳定,就跟着别人报了名。你买的那本《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讲“教育的起源”,你看得昏昏欲睡,却逼着自己硬读,就像逼着自己啃一块不喜欢的蛋糕,怎么可能不放弃?反而是后来,你因为喜欢给小区里的孩子讲绘本,慢慢考了绘本阅读指导师证,现在周末在社区图书馆做志愿者,每次讲完故事,孩子们围过来要你签名,你笑得比谁都开心。你看,方向对了,根本不用“坚持”,喜欢自然会推着你往前走。
再说说那些被你数过的“烂尾工程”吧。吉他班没坚持下去,是因为你后来发现自己其实喜欢唱歌,现在你是公司年会的常驻歌手,每次唱到《后来》,台下总有同事跟着合唱;考研词汇书停在第17天,是因为你突然想清楚自己不想做学术,更想进职场闯一闯,现在你在市场部做得风生水起,去年还拿了最佳新人奖;健身卡虽然过期了,但你后来爱上了夜跑,每天绕着小区跑三公里,体重没降多少,但冬天再也不怎么感冒了。
你看,那些没走完的路,其实都在悄悄给你指方向。就像你小时候玩迷宫,走错了一条路,看起来是浪费时间,其实是帮你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重要的不是你挖了多少坑,而是你从每个坑里爬出来的时候,有没有看清脚下的路。
我知道你现在最怕的,是“永远这样下去”。你怕自己永远是个“半途而废”的人,怕别人提起你时,只会说“她啊,什么都做不成”。但你知道吗?十年后的你,根本没人会在意你有没有考过教师资格证。同事记得你是因为你总带自制的曲奇分享,朋友喜欢跟你聊天是因为你总能接住她们的梗,就连小区门口的保安叔叔,都知道你会帮忘带门禁卡的老人开门。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用“做成了什么”来定义一个人的。你凌晨帮加班的同事改方案,你给流浪猫搭了个小窝,你在地铁上给老人让座时说了句“您慢点”——这些碎片拼凑
第809章 。不考教师资格证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