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我高句丽立国七百年,兵强马壮,非他国可比。34;渊太祚饮着酒,斜眼看着裴矩,34;隋朝虽大,但要想跨过辽水,恐怕不易。34;
     裴矩心中恼怒,表面却不动声色:34;使君此言差矣。大隋天子仁德广被,本不欲动干戈。但若贵国继续侵扰边境,恐非明智之举。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宴会结束后,裴矩立刻入宫面圣,将高句丽使节的无礼言行一一禀报。
     杨广听罢大怒:34;区区蛮夷,也敢如此猖狂!裴爱卿,你即刻拟旨,命高句丽王高元亲自来朝谢罪,否则朕必亲率大军踏平平壤!34;
     裴矩知道事态正在向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但皇帝的愤怒让他无法再劝。他只能恭敬应命:34;臣这就去办。34;
     离开皇宫时,夜已深沉。裴矩的侄子裴虔通在宫门外等候多时。
     34;叔父,34;年轻的裴虔通迎上来,低声道,34;朝中多有议论,说皇上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营建,国库空虚。这次又要远征高句丽,恐怕...34;
     34;住口!34;裴矩厉声打断,34;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你也敢说?34;
     裴虔通不甘心地压低声音:34;可是叔父,您也看到了,百姓流离失所,各地都有民变。若再兴兵...34;
     裴矩沉默片刻,终于叹道:34;为臣者,当以忠君为要。皇上雄才大略,非我等能揣度。你且记住,今日之言,不可再提。34;
     回到府中,裴矩辗转难眠。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北周为官,亲眼目睹了那个强大王朝的覆灭。如今隋朝看似如日中天,但连年的大工程和远征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作为重臣,他本该直言进谏,但每次面对杨广,那些劝诫的话却总是说不出口。
     34;也许...皇上是对的。34;裴矩喃喃自语,34;开疆拓土,才能成就千古一帝的伟业。34;
     次日朝会,杨广宣布了全面备战的决定:征调百万民夫运粮,打造数千战船,集结三十万大军。裴矩被擢升为黄门侍郎,负责协调各方事宜。
     散朝后,苏威拦住裴矩:34;裴大人,你深受皇上信任,为何不劝阻这劳民伤财之举?34;
     裴矩苦笑:34;苏大人,皇上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与其触怒龙颜,不如尽力将事情办好,减少百姓之苦。34;
     苏威摇头叹息:34;裴大人聪明一世,却在这件事上糊涂啊。若天下大乱,你我都是罪人。34;
     裴矩没有回答。他知道苏威说得对,但他更清楚,在杨广心中,征服高句丽已经成为一种执念,任何反对意见都会被视作不忠。
     接下来的几个月,裴矩忙于筹备战争。他亲自监督粮草运输路线,确保大军补给;他接见各地将领,协调进军计划;他甚至设计了多种针对高句丽山地地形的战术。杨广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赏赐不断。
     大业八年春,隋军终于誓师出征。裴矩随驾同行,站在龙舟上看着绵延数十里的船队,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
     34;裴爱卿,待朕平定高句丽,下一个目标就是西域!34;杨广意气风发地说,34;有爱卿这样的能臣辅佐,何愁大业不成?34;
     裴矩勉强挤出一丝笑容:34;陛下天威所至,必能所向披靡。34;
     然而,战事并不顺利。高句丽军队凭借地利顽强抵抗,隋军损失惨重。第一次东征以失败告终。回到洛阳后,杨广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准备第二次、第三次东征。
     大业十二年,隋朝已是风雨飘摇。各地起义不断,朝中大臣离心离德。一天夜里,裴虔通匆匆来到叔父府上。
     34;叔父,大事不好!宇文将军等人密谋造反,要拥立新君!34;
     裴矩手中的茶杯34;啪34;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早该料到会有这一天。连年的征战和暴政已经让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他自己,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既是帮凶,也将成为牺牲品。
     34;虔通,34;裴矩声音沙哑,34;你...也参与其中?34;
     裴虔通沉默片刻,点了点头:34;天下苦隋久矣。叔父,您一向明理,何不...34;
     34;住口!34;裴矩厉声喝道,随即又颓然坐下,34;我裴矩深受皇恩,岂能做那不忠不义之事?你...走吧,我就当没听过这些话。34;
     裴虔通失望地离去后,裴矩独自坐在书房,看着墙上挂着的《西域图记》,回想起那个春风和煦的日子,各国使节朝拜的盛况。那时的他,满心想着如何辅佐明君开创盛世,何曾想到会有今日?
     34;报应啊...34;裴矩老泪纵横,34;若当年我能直言进谏,而非一味逢迎,或许...34;
     窗外,雷声隆隆,暴雨将至。洛阳城中,叛军的脚步声已经隐约可闻。
    喜欢。
  

第5章 。 盛世微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