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小家伙的笑声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中午十一点,一桌丰盛的菜肴已经准备就绪。陈雪儿和几位婶婶端出了热气腾腾的饺子、香喷喷的烤羊排、自家种的青菜,还有陈雪儿特意做的几道拿手菜。林小华拿出那两瓶五粮液,正准备开瓶,陈新军却拦住了他。
“小华,今天喝我这个。”陈新军晃了晃手中的酒壶,“自家酿的玉米酒,可比买的酒有味道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韩志明也附和道:“是啊,我们都喝惯了这个,你那五粮液留着给你爸慢慢享用吧。”
林建军看了看儿子,笑着说:“那就听你叔叔们的,今天喝家酿酒。”
林小华点点头,接过酒壶,给每个大人的杯子里都倒上了澄清的玉米酒。酒香立刻在院子里弥漫开来,混合着饭菜的香气,让人食欲大开。
所有人都落座后,林云松突然站起来:“我要给太奶奶和爷爷倒酒!”
大人们都笑了。林小华摸摸儿子的头:“好,你来倒,但要小心别洒了。”
林云松认真地接过酒壶,先给太奶奶林明秀倒了一杯,然后又给爷爷、六爷爷、五爷爷依次倒酒,小脸绷得紧紧的,生怕出错。
“祝太奶奶、爷爷、六爷爷、五爷爷身体健康!”倒完酒后,林云松突然大声说道,还学着大人的样子举起了自己的果汁杯。
韩志明哈哈大笑:“好!这杯酒必须喝!”所有人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韩志明问林小华:“小华,新工作适应得怎么样?市教育局的工作可不轻松啊。”
林小华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刚开始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各种文件、报表看得眼花缭乱。不过同事们都很帮忙,这一周多主要是熟悉情况。”
韩志明点点头,他曾经担任过安城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对教育系统非常了解:“市教育局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重点。你知道现在安城市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林小华思索了一下:“我刚看了些材料,感觉县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个大问题。”
“没错,”韩志明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特别是石城县的一些乡村小学,校舍破旧,学生却不少,急需扩建。还有白荷县,乡村学校不仅设施差,师资力量也严重不足,很多老师一个人要教好几门课。”
韩志明继续道:“这些问题年年提,却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小华啊,你到了这个位置,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得亲自下去看看,听听一线老师们怎么说。”
林小华认真地听着,眉头微皱:“六叔说得对。我打算明天就开始,带着局党委成员分头下去调研,尽快摸清各县区的问题。”
“记住,”韩志明语重心长地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乡村教育更是关系到社会公平。那些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都是国家的未来啊。”
林小华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他想起自己办公室里那些光鲜的报表和漂亮的统计数据,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他端起酒杯,郑重地说:“六叔,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摸清情况,争取早日解决这些问题。”
韩志明欣慰地点点头:“你有这个心就好。来,为了咱们安城市的孩子们,再干一杯!”
正当大家举杯时,韩志明的手机突然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对大家说:“是小勇。”然后接起电话,“喂,小勇啊……”
电话那头传来韩小勇的声音,韩志明开了免提,让大家都能听到:“爸,父亲节快乐!我在宝城市的重点建设工地现场,这次回不了西江镇了。海燕的幼儿园也在加班,我们俩都回不来。等下半年我休一个月的假,一定好好陪陪奶奶和您。”
林明秀凑近电话:“小勇啊,工作重要,别惦记家里,我们都好着呢!”
午饭持续到下午两点多才结束。收拾完碗筷,女人们坐在院子里聊天,男人们则喝着茶继续讨论着各种话题。孩子们玩累了,横七竖八地躺在屋里的凉席上午睡。
夕阳西下时,林小华一家准备返城。回城的路上,车内安静了许多,孩子们都累得睡着了。陈雪儿看着丈夫专注开车的侧脸,轻声问:“在想六叔说的事?”
林小华微微点头:“嗯,我打算明天就开始安排调研。雪儿,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可能会经常下乡,家里就辛苦你了。”
陈雪儿温柔地笑了笑:“你放心吧,家里有我呢。做教育是好事,我支持你。”
林小华伸出一只手,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车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公路上,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有人并肩同行的感觉,让他心里暖暖的。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七十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