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四十七)[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你至少悠着点,别把身体累垮了。”
     第二天一早,郭苗苗浑身酸痛地醒来,但她还是坚持去了排练厅。反弹琵琶的动作她做了不下十次,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但她咬紧牙关继续练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34;”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
     到了下午,奇迹发生了。她的身体似乎突然找到了感觉,反弹琵琶的动作变得流畅起来。文化艺术中心的演员们闻讯赶来围观,只见郭苗苗身着粉色纱裙,手持琵琶,在悠扬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她的每一个转身都如行云流水,眼神流转间仿佛穿越千年,将敦煌壁画中的神韵完美再现。
     “天啊,郭主任……”小李捂着嘴惊叹,“您简直就是从壁画里走出来的仙女!”
     郭苗苗停下来,胸口剧烈起伏,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真的吗?我觉得还有些地方不够完美……”
     接下来的两天,郭苗苗几乎住在了排练厅。晚上回到家,王小川也不再劝她,只是默默地帮她按摩酸痛的肩膀和腰背,有时还会按照她的要求帮她纠正动作。
     “背再挺直一点……对,就是这样……”郭苗苗对着客厅的全身镜说,王小川就在后面帮她调整琵琶的位置。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西城县凤凰广场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县电视台搭建的舞台华丽壮观,背景是巨大的LED屏幕,正播放着敦煌壁画的画面。郭苗苗在后台化妆间做着最后的准备,她的手有些发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连日练习后的疲惫。
     “郭主任,您脸色不太好,要不要喝点热水?”化妆师关切地问。
     郭苗苗摇摇头,对着镜子检查妆容。她的脸被画得如同壁画中的飞天,眉间点着朱砂,眼线上挑,显得格外妩媚又神圣。
     “下面有请县文化艺术中心郭苗苗主任为我们带来独舞《丝路花雨》!”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广场。
     音乐响起,郭苗苗深吸一口气,走上了舞台。聚光灯下,她仿佛变了一个人,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专注与投入。
     她的舞姿如行云流水,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当音乐进行到高潮部分,她完成了那个高难度的反弹琵琶动作——双手优雅地背到身后,手指在琵琶弦上灵巧拨动,身体同时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旋转。
     台下的观众屏息凝神,仿佛被带回了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县委书记鲁为民坐在前排,他的妻子王艳——省城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个水平……”王艳低声对丈夫说,“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都未必能达到。你们县里居然藏着这样的人物?”
     鲁为民骄傲地点点头:“郭主任是我们县的文化瑰宝啊!”
     舞蹈结束,郭苗苗以一个优雅的卧姿收尾,琵琶横在身前,头微微后仰,眼神迷离如醉。全场静默了三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郭苗苗缓缓起身,向观众鞠躬。她的眼角有泪光闪动,不仅因为表演成功,更因为她突破了自己的极限。
     回到后台,她刚卸完妆,工作人员就跑来通知:“郭主任,鲁书记和王教授想见您!”
     会客室里,王艳热情地握住郭苗苗的手:“郭主任,您的表演太精彩了!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将《丝路花雨》跳得如此传神。”
     郭苗苗受宠若惊:“王教授过奖了,我只是业余爱好……”
     “业余?”王艳惊讶地挑眉,“您这样的水平完全可以去省里甚至国家级的院团发展。有兴趣来我们音乐学院任教吗?”
     郭苗苗愣住了,她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但当她看向窗外,看到广场上欢乐的人群,看到远处自己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小城,心中有了答案。
     “谢谢王教授的好意,”她微笑着说,“但我更想留在这里,培养更多热爱艺术的孩子。西城是我的家,这里的文化事业还需要我。”
     王艳遗憾但理解地点点头:“如果您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对了,”她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下个月省里有个文化交流活动,我想邀请您代表西城县参加。”
     郭苗苗接过名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回家的路上,她给王小川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我就知道你能行!”电话那头,王小川的声音充满自豪,“孩子们都说要以妈妈为榜样呢!”
     挂断电话,郭苗苗抬头望向夜空。元宵节的月亮又圆又亮,如同她此刻圆满的心情。她想起这几天的辛苦付出,想起那些几乎要放弃的瞬间,一切都值得了。
     艺术之路没有尽头,而她,才刚刚开始飞翔。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四十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