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三十八)[1/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腊月里的商机
     腊月初九的省城,天刚蒙蒙亮,钟楼广场上已经人影绰绰。陈雪儿搓了搓冻得发红的双手,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结成霜。她身后,六名工作人员正忙着从货车上卸下一箱箱包装整齐的年货。
     “杜师傅,那批腊肉要小心轻放,别把包装弄破了。”陈雪儿快步走过去,帮年近五十的搬运工杜师傅扶住一个即将滑落的箱子。
     “老板娘放心,我这老骨头虽然不中用了,但手上功夫还在。”杜师傅咧嘴一笑,手臂上的肌肉在单薄的工作服下隆起,轻松地将一箱腊肉扛上肩头。
     陈雪儿看着展位前“西城县特色农产品”的红色横幅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这是她第一次带队参加省里的年货展销会,带来的都是西城县最拿得出手的土特产——自家西江饭店秘制的腊肉、美味的豆腐乳、村里收购的优质大米和粉条,还有丈夫林小华大力推广的高山土豆。
     “雪儿,都安排好了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陈雪儿转身,看见丈夫林小华穿着笔挺的深蓝色西装,正快步向她走来。作为西城县常务副县长,他被安排参加今天的开幕式。
     “差不多了,就等九点开幕。”陈雪儿替丈夫整了整被风吹歪的领带,指尖触到他冰凉的脸颊,不由得心疼道:“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这么少?”
     林小华握住妻子的手,笑道:“我待会儿上台不能穿得太臃肿。倒是你,站了一早上,累不累?”
     “不累。”陈雪儿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小华,你说咱们的东西能卖得好吗?这次可是押上了不少本钱。”
     “肯定行!”林小华信心十足地说,“咱们西江的东西品质好,价格实在,省城人识货。对了,我跟其他县的参展商都打过招呼了,大家带的货品不冲突,不会恶性竞争。”
     两人正说着,广场上的广播突然响起:“请各位领导嘉宾到主席台就座,年货节开幕式即将开始。”
     林小华匆匆在妻子额头亲了一下:“我得过去了,中午忙完就来找你。记住别太累着。”
     陈雪儿点点头,目送丈夫走向主舞台,然后转身对正在摆放商品的工人们喊道:“大家抓紧时间,把样品都摆出来,价格牌要醒目!”
     上午九点整,副省长曲小平宣布年货节正式开始。随着开幕式结束,早已等候多时的市民们如潮水般涌入展区。陈雪儿站在自家展位前,看着迅速聚集的人群,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老板娘,这腊肉怎么卖?”一位戴着毛线帽的大妈挤到最前面问道。
     “阿姨,这是我们西城县特制的松木熏腊肉,三十八一斤,买三斤送一斤!”陈雪儿熟练地回答道,同时示意工作人员展示切好的试吃样品。
     大妈尝了一小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哎哟,这味道正宗!给我来五斤!”
     “我要二十斤腊肉!”
     “粉条怎么卖?给我来十包!”
     “豆腐乳来十瓶!”
     此起彼伏的购买声让陈雪儿应接不暇,六名工作人员忙得脚不沾地。令她惊喜的是,带来的货品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着,尤其是腊肉和豆腐乳,几乎是被抢购一空。
     “老板娘,大米只剩二十袋了!”负责大米销售的小张焦急地报告。
     陈雪儿看了眼手表——才十点半,距离开幕仅仅过了一个半小时,带来的货物已经卖掉了大半。她早有准备,迅速掏出手机给远在西城县的公公林建军打电话。
     “爸,货卖得太快了!赶紧把备用的那批装车运过来,对,和早上一样的量!”挂断电话,陈雪儿长舒一口气,转身对顾客们喊道:“大家别急,补货的车已经在路上了,两小时后就到!”
     十一点半,最后一件存货——一包五斤装的红薯粉条被一位老先生买走。陈雪儿的展位前终于暂时清静下来。她双腿发软,几乎站不稳,扶着展台慢慢坐下。六名工作人员更是东倒西歪地靠在货箱上,个个面色潮红,气喘吁吁。
     “大家都辛苦了。”陈雪儿声音沙哑地说,这才发现自己喉咙干得冒烟。她正想去找水,突然看见林小华提着大包小包穿过人群向他们走来。
     “各位辛苦啦!”林小华笑容满面地走近,“我带了午饭,大家先填饱肚子!”他放下手中的塑料袋,又转身搬来一箱矿泉水。
     杜师傅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饭盒,惊喜地叫道:“红烧肉!还有椒盐大虾!”他的眼睛盯着油光发亮的红烧肉,喉结上下滚动。
     “知道杜师傅爱吃红烧肉,特意多要了几份。”林小华笑着又拿出几个饭盒,“大家尽管吃,管够!”
     说话间,杜师傅已经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整盒饭,眼巴巴地看着剩下的饭盒。林小华大笑:“杜师傅尽管吃!今天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我宣布,所有人的工资按双倍算!”
     工人们顿时欢呼起来,疲惫的脸上重新焕发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三十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