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一十三)[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我们特制的旅行装,”她向年轻人们介绍,“背面有简单的烹饪方法。带回家也能吃到正宗西城山珍!”
     年轻人们立刻来了兴趣,这个要两袋,那个要三袋。陈雪儿忙不迭地记录着,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这样一来,库存消化得更快了!
     当天晚上打烊后,陈雪儿和林小华坐在收银台前数钱。钞票堆成小山,陈雪儿的手指因为兴奋而微微发抖。
     “光今天就卖出去五十多斤干菌,”她声音发颤,“按这个价格算,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能回本!”
     林小华笑着摇头:“我老婆真是商业奇才。”
     陈雪儿却突然陷入沉思:“小华,我在想……既然游客这么喜欢我们的土特产,为什么不把县里其他好东西也介绍给他们呢?”
     林小华挑眉:“你是说……”
     “腊肉!豆腐乳!粉条!”陈雪儿越说越激动,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我们可以在饭店里设个展柜,帮乡亲们卖货,游客吃饭时就能看到……”
     林小华眼睛一亮:“这主意太棒了!县里正愁农副产品销路呢。”
     说干就干,第二天陈雪儿就联系了县里的广告公司,在饭店最显眼的位置设计了一个农产品展柜。她亲自走访各个乡镇,挑选品质最好的腊肉、豆腐乳、粉条、炕炕馍等特产,每种产品旁边都放着生产者的联系方式和地址。
     “陈老板,您收多少摊位费?”做粉条的老赵小心翼翼地问。
     陈雪儿摆摆手:“分文不取!你们生意好了,我的饭店才能更好。以后我从您这儿进货,给个折扣就行。”
     老赵激动得直搓手:“这……这怎么好意思……”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县。不到三天,主动找上门来的农产品商家排成了长队。陈雪儿来者不拒,但坚持一个原则——品质必须过关。她像只挑剔的蜜蜂,只采集最甜美的花蜜。
     国庆节第三天,西江饭店的名气已经传遍了周边县区。陈雪儿干脆请广告公司连夜施工,将饭店隔壁的空房清理了,改造成了“西城县农产品形象店”。明亮的玻璃橱窗里,全县所有特产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每样商品都有详细的产地介绍和食用方法。
     这天下午,形象店里人头攒动。陈雪儿正在向一群游客介绍红丝菌的功效,忽然注意到门口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他戴着眼镜,安静地观察着店内的陈设和客流,不时与身旁的年轻人低声交谈。
     陈雪儿的商业直觉告诉她,这不是普通顾客。她整理了一下衣襟,微笑着走上前:“先生您好,需要介绍什么产品吗?”
     眼镜男子温和地笑了笑:“随便看看。你们这个形象店……很有意思。”
     他身旁的年轻人突然咳嗽了一声。陈雪儿这才注意到年轻人手里拿着公文包,上面隐约可见县政府字样。她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眼前人的身份。
     “您是……黄县长?”她小声问道。
     眼镜男子——黄毅县长微微点头:“陈老板好眼力。”
     陈雪儿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围裙边:“县长好!不知道您来视察,我……”
     黄县长摆摆手,示意她放松:“我今天是以普通顾客身份来的。听说西江饭店搞了个农产品展销新模式,特地来看看。”他的目光扫过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做得很好啊,短短几天就能整合这么多资源。”
     陈雪儿松了口气,开始详细介绍形象店的运营模式。黄县长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当听到陈雪儿拒绝收取商家广告费,只要求未来进货折扣时,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小孙,”黄县长突然对身边的秘书说,“给文广局张局长打个电话,让他们拨笔款子,帮陈老板把店面再扩大些,装修得更好一点。”
     秘书小孙立刻掏出手机:“我这就联系张局长。”
     陈雪儿呆住了,嘴唇微微颤抖:“这……县长,这太……”
     黄县长笑着说:“你为西城县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县政府理应支持。好好干,把咱们西城的山珍推向全国!”
     送走黄县长后,陈雪儿站在店门口,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眼眶再次湿润了。但这次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喜悦和希望。她想起三天前自己还对着那堆牛肝菌发愁,如今却站在了事业的新起点上。
     林小华下班赶来时,看见妻子站在夕阳里,身影被拉得很长。他悄悄走到她身后:“想什么呢?”
     陈雪儿回头,脸上带着如梦初醒的表情:“我在想……咱们西城县的山珍,终于要走出大山了。”
     林小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形象店里,游客们正大包小包地选购着各种特产。玻璃橱窗反射着晚霞,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描绘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一十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