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宾馆的路上,张志云坐在副驾驶,通过后视镜观察着后排三位领导的互动。孙书记在谈省里的最新政策,文部长不时插话补充,马尚德则恰到好处地表达企业对政策的拥护。张志云默默记下每个人的谈话重点和表情变化。
西城宾馆的宴会厅已经准备妥当。张志云提前半小时到场,亲自检查了每个细节:主位的椅子比其他人高出两公分;孙书记习惯用的那种竹制筷子摆在右手边;文部长过敏的海鲜类菜品全部标记了红色小点;马尚德喜欢的茅台已经醒好了酒。
当领导们入座后,张志云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引导服务员们无声地上菜、斟酒、换碟。他自己则站在孙书记和鲁为民之间的位置,既能随时服务,又不会过分显眼。
马尚德喝了几杯酒,脸色渐渐泛红。他忽然盯着自己的茶杯看了几秒,抬头寻找着什么。张志云已经拿着茶壶走来。
“马总,您的老普洱。”他轻声说,将紫砂壶中的深色茶汤倒入杯中。
马尚德惊讶地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我想喝茶?还是普洱?”
张志云微笑:“您喝了三杯酒后总会想喝点茶解酒,上次接待时您说过最喜欢十年以上的熟普。”
孙志鹏正在和鲁为民说话,听到这段对话转过头来,饶有兴趣地问:“小张啊,你连企业老总的习惯都了解得这么清楚?”
“张主任可是我们西城的‘活档案。”鲁为民半是骄傲半是调侃地说,“上次省里王副省长来,一进门张主任就递上了他最喜欢的大红袍,把王省长惊得直说‘神了。”
文尚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眉毛惊讶地扬起:“温度刚好,这正是第三泡的味道。”他探究地看着张志云,“我们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的习惯?”
张志云恭敬地回答:“文部长去年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视频,我看了三遍。您提到过品茶的讲究,特别是明前龙井第三泡最显真味。”
宴会厅里突然安静了几秒。孙志鹏放下筷子,上下打量着这个三十出头、相貌平平却眼神清亮的年轻人。
“老鲁啊,”孙志鹏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县里藏着这么个人才可不厚道。市委接待办要是有小张一半的觉悟,我也不至于每次接待都提心吊胆了。”他转向张志云,语气变得认真,“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市委工作?我亲自给你办调动手续。”
文尚武也笑着附和:“宣传部也需要这样细心的人才。”
马尚德不甘示弱,从西装内袋掏出名片:“张主任,我直接点,秦龙公司公关部主任的位置虚位以待,年薪十万起步,配车配房。你这眼力见儿和记性,在商场上绝对大有可为!”
三双眼睛齐刷刷盯着张志云。鲁为民的表情复杂起来,既骄傲又担忧。宴会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张志云脸上依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但眼神微微闪烁。他轻轻放下茶壶,动作稳得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各位领导的厚爱让我受宠若惊。”他的声音不卑不亢,“我在西城从普通科员到接待办主任,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特别是鲁书记,手把手教我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鲁为民的眉头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孙志鹏哈哈大笑,指着鲁为民说:“老鲁啊,你这是培养了个忠臣!”但他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人才流动也是正常现象,小张这样的能力,应该到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
马尚德直接掏出了支票本:“张主任,数字你随便填。商界和政界不一样,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张志云的目光在三位重量级人物脸上缓缓扫过。他注意到孙书记右手无名指上的玉戒指,文部长笔记本扉页露出的全家福一角,马尚德西装袖口磨损的线头。这些细节在他脑海中迅速组合、分析,形成一幅完整的图谱。
“这样吧,”张志云微微欠身,“容我考虑几天,毕竟手头还有几个重要接待任务需要交接。”
这个回答既没有拒绝任何人,又给自己留足了余地。孙志鹏满意地点点头,文尚武在笔记本上写了什么,马尚德则豪爽地又倒了一杯酒。
宴会接近尾声时,张志云借口去安排车辆,暂时离开了喧嚣的宴会厅。她站在宾馆走廊的窗前,望着西城县的夜景。两年前刚到这里时,他还是个连领导座位都排不好的女干部。如今,三个不同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同时向她抛出橄榄枝。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本子——那上面记录着各级领导、企业老总的各种习惯和喜好。这个不起眼的小本子,是她两年心血的结晶,也是她在这个没有背景的县城里站稳脚跟的秘密武器。
远处,宴会厅里传来阵阵笑声。张志云深吸一口气,整了整领带。他知道,无论选择哪条路,他的人生都将迎来重大转折。但此刻,他必须先回去,确保每位领导离开时,手里都拿着他们最喜欢的那种矿泉水。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零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