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八十二)[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送走张姨后,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多。有附近的居民,也有专程从县城其他区域赶来的顾客。陈雪儿在前厅和后厨之间来回穿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林小华则负责接待和收银,不时还要接听源源不断的电话订单。
     中午时分,店里的人流稍微减少了一些。陈雪儿刚想坐下来喘口气,就看到丈夫匆匆走进厨房:“雪儿,鲁书记和黄县长来了!”
     陈雪儿手一抖,差点打翻刚装好的蒸碗:“他们来干什么?”
     “说是来买蒸碗菜的,”林小华压低声音,“听县委的干部说你做的蒸碗连省里领导都爱吃,特意过来买点过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雪儿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跟着丈夫走出厨房。前厅里,县委书记鲁为民和县长黄毅正站在柜台前,饶有兴趣地看着墙上的菜单。
     “鲁书记,黄县长,欢迎光临!”林小华热情地迎上去,“您二位请坐,想吃什么我亲自去安排。”
     鲁为民笑着摆摆手:“不用客气。我们听说你妻子的西江饭店做的特色蒸碗菜特别地道,连省里的领导都赞不绝口,今天特地来买点过年。”
     “是啊,”黄毅接过话茬,“马上要放假了,家里也得备些年货。小林啊,给我们各来两个蒸盆子,梅菜扣肉、粉蒸肉、清蒸排骨、清蒸猪肘、四喜丸子、八宝饭各要四碗。”
     林小华连连点头,转身去准备。陈雪儿则端来两杯热茶:“鲁书记,黄县长,天冷,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鲁为民接过茶杯,打量着这个朴实能干的老板娘:“陈老板,你这蒸碗菜有什么秘诀吗?怎么连省城的客人都大老远跑来买?”
     陈雪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哪有什么秘诀啊,就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做。选料要新鲜,火候要到位,最重要的是用心。”
     “说得好!”黄毅赞叹道,“现在像你这样坚持传统手艺的人不多了。我看你们可以考虑把‘西江蒸碗做成品牌,县里可以给予政策支持。”
     正当陈雪儿不知如何回答时,林小华提着两个大泡沫箱走了过来:“鲁书记,黄县长,您二位的蒸碗都装好了。我让服务员帮您搬到车上。”
     鲁为民站起身,从钱包里掏出几张百元钞票放在桌上。林小华连忙推辞:“这可使不得,您二位能来就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了……”
     “哎,一码归一码。”黄毅坚决地把钱按在桌上,“我们提前就打听了价格,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再说了,将来就是不在西城县工作了,我们也要来西江饭店买蒸碗菜呢!”
     送走两位领导后,陈雪儿和林小华相视一笑。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下午三点,最后一波客人也离开了。陈雪儿坐在柜台后,终于有时间喝口水。她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粗略估算今天的收入,心里感觉美滋滋的。
     “累坏了吧?”林小华走到妻子身后,轻轻为她揉捏肩膀。
     陈雪儿闭上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时刻:“是挺累的,但看到大家都喜欢我们的蒸碗菜,再累也值得。”
     “我刚才想了想黄县长的话,”林小华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我们真的可以考虑把‘西江蒸碗做成品牌。明年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包装盒,甚至可以开发真空包装,让外地客人也能吃到正宗的西江蒸碗。”
     陈雪儿转过身,认真地看着丈夫:“你真的这么想?”
     “当然,”林小华点点头,“这是祖传的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再说了,你看今天鲁书记和黄县长都这么支持……”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小李接起电话,随即惊讶地睁大眼睛:“是省电视台!他们说想正月初五来采访我们的蒸碗菜!”
     厨房里的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面面相觑。片刻的寂静后,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老张激动得老泪纵横,几个年轻的服务员更是兴奋地跳了起来。
     夕阳西下,西江饭店的厨房里依然热气腾腾。蒸笼里的碗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香气飘出厨房,飘过街道,融入西江县每一个期待团圆的家庭中。在这腊月岁末的寒风中,没有什么比一碗热腾腾的蒸碗菜更能温暖人心了。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八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