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七十四)[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这声音!孙少林不由自主地向前挤了几步。讲解的年轻干部转过身来,正好与孙少林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住了。
     “小华?”
     “少林哥!”
     林小华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紧紧握住孙少林的手:“你怎么在这?”他的眼睛亮得惊人,脸上的惊喜掩饰不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现在是市政协常委了,”孙少林笑着说,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今天是来参加调研的。”
     “太好了!”林小华用力拍了拍孙少林的后背,“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陈瑞走过来,好奇地看着两人:“你们认识?”
     “何止认识,”林小华笑着说,“我们是一起从西城县打拼出来的兄弟。当年我在乡村学校当老师,少林哥在镇上开小吃摊,没少照顾我。”
     孙少林摇摇头:“明明是你照顾我多些。要不是你帮出谋划策,我现在可能还在街边摆摊呢。”
     调研组的行程很紧凑,孙少林和林小华只能偶尔交换一个眼神或简短的对话。但每次目光相接,两人都会会心一笑,仿佛回到了当年在西城县互相扶持的日子。
     傍晚时分,调研组结束了在市区最后一个点的视察。座谈会结束后,人群陆续走出会场。孙少林站在门口,看到林小华也从里面走出来,两人相视一笑。
     “什么时候听到你把现在的‘常务两个字去掉,在西城县当上政府一把手多好。”孙少林半开玩笑地说。
     林小华摇摇头,脸上带着无奈的笑容:“按照组织规则,我只能去其他县担任政府正职。”
     “那也不错啊,至少是正的。”孙少林拍拍他的肩,“不过先不管正的还是副的,这会儿还是要吃饭。怎么样,不去政协的晚宴,去我店里?我亲自下厨。”
     林小华眼睛一亮:“那再好不过了!正好尝尝你的新手艺。”
     西江酒店的后厨里,孙少林系上围裙,动作娴熟地处理着食材。林小华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看着孙少林忙碌。
     孙少林又让服务员给他拿了一包烟。孙少林将切好的肉片下锅,顿时香气四溢:“其实那会儿我刚从老家出来,手艺确实不怎么样。要不是你后来经常来,还带同事来,给我提建议,我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
     “那是你有心,”林小华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我记得你为了改进手艺,专门跑去县城学了一个月。回来之后,菜的味道简直天壤之别。”
     锅铲翻动的声音中,孙少林轻声说:“我这人没读过多少书,就知道一个道理——做事要用心。不管是炒一碗菜,还是现在做公益,都一样。”
     “所以你现在是孙常委了,”林小华举起茶杯,“敬我们的孙常委!”
     “别取笑我了,”孙少林脸红了,“比起你们这些真正的干部,我就是个凑数的。”
     “谁说的?”林小华放下茶杯,神情严肃,“你知道为什么市政协要找你当常委吗?因为你做的那些‘小事,恰恰是很多干部做不到的。给山区孩子过生日,给环卫工人送早餐,去养老院做饭……这些事看着小,但温暖的是人心。”
     孙少林没有说话,专心翻炒着锅里的菜。油烟中,他的眼睛有些湿润。
     不一会儿,四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上了桌。林小华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新开发的招牌菜“西江醉鱼”,放入口中,顿时睁大了眼睛。
     “这……这也太好吃了吧!”他含糊不清地说,又赶紧夹了一筷子。
     孙少林满意地看着老友的反应:“这是用我们老家秘方改良的,加入了安城市本地的香料,酒用的是西城县特产的米酒。”
     两人边吃边聊,从过去的艰难岁月,到现在的工作,再到对未来的规划。不知不觉,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时间过得真快,”林小华感慨道,“一转眼,你都成了有名的大厨、企业家,现在还当了政协常委。我也从一个乡村教师干到了副县长。”
     孙少林给他斟上一杯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你现在是领导了,要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我呢,虽然只是个做饭的,但也会尽我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林小华举起茶杯:“那就为我们各自的使命,干杯!”
     “干杯!”
     两个杯子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但屋内的温暖足以抵御任何寒冷。在这小小的饭店里,两个从基层走出来的男人,怀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同样的热爱,继续着他们各自的征程。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七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