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事?”
林小华直接走进局长办公室,在会客沙发上坐下:“西江镇中心小学有个美术老师,叫李月华。”34;
马恒昌迅速在脑中搜索这个名字:“哦,就是今天拍婚纱照的那位?刘书记在群里发了照片。”
“她未婚夫在县实验小学工作。”林小华端起茶杯,水面映出他紧锁的眉头,“两地分居影响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局要考虑解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恒昌眼珠转了转:“县城关一小正缺美术老师……”
“李月华专业水平不错。”林小华放下茶杯,瓷器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你尽快安排。”
马恒昌点头如捣蒜:“我明天就启动调动程序。”
走出教育局大楼,夜空已繁星点点。林小华站在台阶上点燃一支烟,火星在黑暗中明灭。他想起五年前李月华流着泪说“我怀孕了”的样子,想起自己颤抖着签下流产同意书时钢笔划破纸张的声音。
烟烧到了手指,他猛地甩掉烟头。
第二天清晨,林小华没有参加县里的工作例会,而是让司机直奔铜钱乡。铜钱小学的修缮工程是他主抓的民生项目,原定一个月工期,施工队日夜赶工六天就完成了。
校园里,孩子们正在做广播体操。校长王世军小跑着迎上来:“林县长!没想到您亲自来……”
“工程验收怎么样?”林小华径直走向教学楼。
“全部达标!孩子们可高兴了。”王世军指着崭新的教室窗户,“刘梅老师说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漏风了。”
教室里,年轻的女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唱歌。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孩子们红扑扑的脸上。林小华站在后门,恍惚间看到二十出头的李月华在讲台上教画画的背影。
手机震动,是马恒昌发来的消息:“李老师调动手续已启动,她本人似乎很意外。”
林小华没有回复。他走出校门,秋风卷着落叶擦过他的裤脚。远处群山连绵,梯田的金黄已渐渐褪去。收割的季节要到了。
三天后的傍晚,林小华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秘书敲门进来:“林县长,有位李老师找您。”
钢笔在纸上洇出一团墨迹。林小华缓缓抬头:“请她进来。”
李月华穿着米色风衣,头发简单地扎成马尾。没有婚纱,没有妆容,眼前的她更接近林小华记忆中的样子。只是那双曾经满是爱意的眼睛,此刻盛满了愤怒。
“是你帮我的吧?”她开门见山,声音压得很低,“我都已经放弃调动了,想着等过几年再说。”
林小华示意秘书关门。房间里只剩下挂钟的滴答声。
“关一小确实缺美术老师。”他尽量保持语调平稳。
“马局长以前说调动必须要按照政策来,我的工作年限还不到八年。”李月华的手指紧紧攥着包带,“何小刚很高兴,他觉得是领导关心我们。但我知道是你。”
林小华绕过办公桌,站在窗前背对着她:“你在镇上教书五年了,早该调回县城。”
“然后呢?每天面对你?”李月华的声音突然拔高,34;看着我结婚生子,过你当年我们没有的生活?34;
“月华……”林小华转身,看到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攥紧。
“你知道我花了多长时间才走出来吗?”李月华抬手擦掉即将滑落的泪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我差点……现在好不容易遇到小刚,你为什么又要出现?”
林小华向前一步,又硬生生停住:“我只是想……我们毕竟……”
“用你的权力?”李月华冷笑,“好了,其他的不说了,也感谢你帮助我和小刚。”
窗外,暮色渐浓。林小华看着李月华挺直的背影,想起他们最后一次依依不舍分别时,她也是这样倔强地站着,直到他说出“这个孩子不能要”。
“我得回家了。”李月华拉开门,“其实能认识你真的很高兴,我们没有走到一起,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门关上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砸在林小华胸口。他慢慢滑坐在椅子上,办公桌上相框里,他与妻子的结婚照正对着他微笑。
手机再次震动,是妻子发来的晚餐菜单。林小华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回复道:“好,我六点到家。”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远山背后。秋天快要结束了。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六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