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六十二)[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双河镇斑竹园村。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询问收割进度、存在困难,并再三强调暴雨将至的紧迫性。
     下午四点,太阳依然毒辣。在双河镇斑竹园村的村口,林小华发现一片约二十亩的稻田依然挺立,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垂着,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这片地怎么还没收?”林小华皱眉问道。
     陪同的村支书王大山面露难色:“这是张老汉家的地,他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个人,还有个小孙子。收割机排期排到后天了……”
     “后天?”林小华声音陡然提高,“气象预报大暴雨五天后就来,收割完还要晾晒、运输,来得及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大山低下头:“我们村收割机不够,都是从县里统一调配……”
     林小华没等他说完,已经大步走向那片稻田。田埂上,一位驼背老人正费力地挥舞镰刀,动作缓慢而艰难。旁边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帮着捆扎割下的稻子,小脸晒得通红。
     “老人家!”林小华快步走过去。
     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充满疲惫。他认出了林小华,慌忙放下镰刀要行礼:“林、林县长……”
     林小华一把扶住老人:“您别动。”他转向王大山,“立即调一台收割机过来,今天必须把这片地收完!”
     “可是调度表上……”
     “没有可是!”林小华罕见地提高了声音,“立即去办!”
     王大山赶紧掏出手机联系。林小华蹲下身,握住张老汉粗糙的手:“老人家,您歇着,今天一定帮您把稻子收完。”
     张老汉的嘴唇颤抖着,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林县长,我……我这把老骨头不中用,拖了村里的后腿……”
     “别这么说。”林小华拍拍老人的手,“是我们工作没做好。”
     不到半小时,一台收割机轰鸣着开进了张老汉的稻田。林小华亲自帮着张老汉和老伴把家里的编织袋、绳子等工具搬到田边。看着金黄的稻穗被收割机吞入,又变成饱满的谷粒吐出来,张老汉激动得直抹眼泪。
     “爷爷,快看!机器比我们快多啦!”小男孩兴奋地跳着。
     林小华蹲下身,平视着孩子:“小朋友,上学了吗?”
     “上四年级了!”孩子骄傲地说,“我考试全班第三呢!”
     “好孩子。”林小华摸摸他的头,“等你爸妈回来,告诉他们,家里的稻子收完了,让他们放心。”
     天色渐晚,张老汉家的稻田终于全部收割完毕。看着装满稻谷的袋子整齐地码放在农用车上,林小华长舒一口气。他转向王大山:“村里还有多少像张老汉这样的情况?”
     王大山翻看笔记本:“还有七户,都是留守老人或者劳动力不足的家庭。”
     “列个名单,优先调配机械帮助他们。”林小华斩钉截铁地说,“记住,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一粒都不能浪费!”
     离开斑竹园村时,夕阳已经西沉。林小华坐在车里,疲惫地揉着太阳穴。手机突然响起,是妻子陈雪儿打来的。
     “都快七点了,你还回来吃饭吗?”电话那头,妻子温柔的声音里带着担忧。
     林小华这才想起自己中午只匆匆扒了几口饭:“回,当然回。已经在路上了,大概半小时到家。”
     挂断电话,林小华对司机说:“老张,直接送我回家吧。明天一早再去城关镇三堰村。”
     车子驶入县城时,华灯初上。林小华望着窗外熙攘的人群和闪烁的霓虹,思绪却还留在那些金黄的稻田里。他拿出手机,给秘书发了条消息:“通知相关部门,今晚八点半视频会议,所有乡镇负责人参加。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确保暴雨来临前颗粒归仓。”
     发完消息,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张老汉含泪的笑容。这个秋天,他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农民因为抢收不及时而蒙受损失。
     车子在家门口停下,林小华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表情才推开车门。无论多累,他都不想把工作的压力带回家。门廊的灯温暖地亮着,就像妻子永远等待的笑容。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六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