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那高大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仿佛一条条巨龙在腾飞;那华丽的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殿。庄严肃穆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人不禁心生敬畏。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身披龙袍,那龙袍上的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头戴皇冠,皇冠上的珍珠和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的威严如同太阳一般耀眼,让人不敢直视。
文武百官们分列两旁,恭敬地站着,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情。有的官员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兆惠将军的战功,眼中满是敬佩与赞叹。“兆惠将军此次西征,真是功不可没啊,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一位官员感慨地说道。“是啊,他带领军队穿越沙漠、翻过山脉,与敌人殊死搏斗,这份勇气和毅力实在令人钦佩。”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有的官员则静静地站着,目光凝视着太和殿的大门,仿佛能透过那扇门看到兆惠将军那英勇无畏的身影。他们都知道,今天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兆惠将军的归来将为朝廷带来新的荣耀和辉煌。
随着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兆惠将军和永瑚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太和殿。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是国家的脊梁,撑起了这片繁荣的土地。
说话间,他们已来到了太和殿前。兆惠将军率先下马,整理好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太和殿。他跪在殿前,高声说道:“臣兆惠,率西征大军归来,向皇上复命!”
皇帝面带微笑,从龙椅上缓缓起身,走下台阶,亲手将兆惠将军扶起,说道:“兆惠将军,你此次西征,战功赫赫,为我大清开疆拓土,朕心甚慰。今日,朕要重重嘉奖于你。”
说罢,皇帝转身回到龙椅上,下令道:“传朕旨意,封兆惠将军为一等公,赏黄金万两,绸缎千匹。”
兆惠将军连忙跪地谢恩:“谢皇上隆恩,臣定当继续为大清尽忠,死而后已。”
殿内荣封:瑾亲王的荣耀加身
随后,永瑚迈着沉稳且恭敬的步伐走进殿内。他身姿挺拔,面容虽还带着几分年轻朝气,却已隐隐透露出历经沙场后的坚毅与沉稳。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却又不失礼数,缓缓朝着皇帝所在的方向走去。
来到皇帝面前,永瑚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头微微低下,以标准的礼仪向皇帝行礼,声音洪亮而清晰:“儿臣永瑚,参见皇阿玛,皇阿玛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彰显着他对皇帝的敬重。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而温和。他看着眼前这个愈发成熟稳重的儿子,眼中满是慈爱与骄傲,那目光仿佛透过永瑚看到了他未来的无限可能。皇帝微微点头,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说道:“永瑚,你此次随兆惠将军西征,表现亦佳,朕亦要赏你。”
永瑚听到皇帝的话,赶忙直起身子,却依旧保持着半跪的姿势,脸上满是谦逊之色,赶忙说道:“儿臣不过是跟随兆惠将军学习,略尽绵薄之力,不敢邀功。此次西征能取得胜利,皆是兆惠将军指挥有方,众将士英勇奋战的结果,儿臣实在不敢贪功。”他的语气真诚而恳切,没有丝毫的骄傲与自满。
皇帝听着永瑚的话,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笑着摆了摆手,那动作潇洒而大气,尽显皇家的威严与气度。皇帝说道:“你莫要谦虚,你的努力朕都看在眼里。在西征途中,你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遇到危险时从不退缩,还多次提出有效的作战策略,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传朕旨意,晋封十三阿哥永瑚为亲王,封号瑾。”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随后便响起了一阵轻微的惊叹声。文武百官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永瑚,眼中满是羡慕与敬佩。瑾,寓意着美玉,象征着纯洁、高贵与珍贵,皇帝赐予永瑚这个封号,无疑是对他极高的评价与认可。
永瑚听到皇帝的旨意,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与感激的神情。他再次双手抱拳,深深地将头埋下,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儿臣谢皇阿玛隆恩,儿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皇阿玛期望,为大清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起来吧,瑾亲王。希望你日后能继续保持这份谦逊与努力,为朝廷分忧解难。”
永瑚站起身来,挺直了腰杆,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说道:“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定当全力以赴。”
此时,大殿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文武百官们纷纷上前,向永瑚表示祝贺。有的官员拱手作揖,说道:“恭喜瑾亲王,贺喜瑾亲王,日后定当前途无量。”有的官员则满脸笑容,说道:“瑾亲王年少有为,实乃我大清之幸啊。”
满朝文武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如汹涌潮水般在大殿内回荡。十三阿哥永瑚成为皇子之中第一个晋封亲王之人这一消息,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激起了千层浪。
这时,文武百官们纷纷上前,向兆惠将军和永瑚表示祝贺。有的官员满脸谄媚地说道:“兆惠将军真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才啊,此次西征大捷,必将名垂青史。”有的官员则对永瑚说道:“亲王年少有为,未来定是我大清的希望。”
兆惠将军和永瑚微笑着回应着众人的祝贺,心中却十分清醒。他们知道,这荣耀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的鲜血与汗水,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仍需继续为大清的繁荣稳定而努力。
喜欢。
第5章 凯旋而归的永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