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雪看着沈良眼中那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心中既感动又担忧。
她轻咬着嘴唇,犹豫了片刻才说道:“沈工,我相信您的技术能力,但是......王师傅他们在厂里根深蒂固,万一他们从中作梗怎么办?”
沈良将图纸整齐地叠好,眉头微微皱起。
他当然知道林小雪的担忧不无道理。在这个年代,老资格的技术员往往在厂里有着巨大的话语权,他们的反对声音足以影响领导层的决策。
“小雪,你说得对,”沈良沉思了一会儿,“光有技术方案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有力的支持。”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进来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材高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正是钢铁厂的总工程师张明华。
“沈工,听说你在搞什么连铸机的研究?”张明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沈良连忙站起身来:“张总工,您来得正好。我正想找机会向您汇报这个项目。”
张明华走到桌边,目光落在那堆图纸上:“王德昌刚才气冲冲地从这里出去,看样子你们谈得不太愉快啊。”
“张总工,王师傅他......”林小雪想要解释,却被沈良轻轻阻止了。
“张总工,王师傅的担忧我能理解,”沈良直视着张明华的眼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进步。我想请您看看这个方案,如果您觉得可行,我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张明华拿起最上面的那张设计图,仔细端详起来。作为厂里的总工程师,他的技术水平自然不容置疑。随着他的目光在图纸上移动,脸上的表情也在悄然变化着。
“这个冷却系统的设计......”张明华皱着眉头,手指在图纸上划着线条,“很巧妙,用循环水冷却代替自然冷却,不仅效率更高,还能精确控制温度。”
沈良心中一喜,张明华能看出这个设计的精妙之处,说明他的技术眼光确实不凡。
“还有这个连续浇铸的机械结构,”张明华继续分析着,“用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钢水的连续流动,避免传统铸造中的温度损失......沈工,这个方案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是的,张总工。”沈良坦然回答,“我研究了很长时间,参考了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结合我们厂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张明华放下图纸,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沈工,说实话,这个方案的技术含量确实很高。但是王德昌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全新的设备一旦出问题,后果会很严重。”
沈良心中一沉,难道连张明华也要反对吗?
“不过,”张明华话锋一转,“我认为这个方案值得尝试。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不敢创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吃土。”
林小雪激动地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总工,您的意思是......”沈良试探性地问道。
“我的意思是,这个项目我支持,”张明华正色道,“但是有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做好充分的安全预案;第二,要先制作一个缩小版的模型进行测试;第三,如果测试成功,正式投产时必须邀请市里的技术专家来验收。”
沈良毫不犹豫地点头:“张总工,这些条件我都接受。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那好,”张明华拍了拍沈良的肩膀,“我明天就和厂长汇报这个项目,争取尽快立项。不过沈工,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阻力肯定不小。”
沈良深吸了一口气:“张总工,我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为了我们厂的技术进步,为了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
张明华欣慰地笑了:“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小雪,你跟着沈工好好干,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了,对你的技术成长也大有好处。”
林小雪激动地点头:“是,张总工!”
张明华离开后,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林小雪兴奋地看着沈良:“沈工,太好了!有张总工的支持,我们的项目就有希望了!”
沈良却显得相对冷静:“小雪,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王德昌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果然,第二天上午,厂里就传开了关于连铸机项目的各种议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更多的人是持观望态度。
“听说沈良那小子要搞什么高科技,还说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吹牛也不怕风大。”老钳工李师傅撇着嘴说道。
“就是,年轻人就是心高气傲,以为看了几本书就能改天换地。”另一个老师傅附和道。
但也有年轻的工人表示支持:“我觉得沈工挺厉害的,之前改造炼钢炉的时候,效果不是很明显吗?”
“那能一样吗?改造炼钢炉是小打小闹,这连铸机可是大工程,搞砸了整个厂都要受影响。”
议论声此起彼伏,整个钢铁厂都因为这个项目而变得躁动不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技术科的办公室里,沈良正在和林小雪讨论模型制作的细节。突然,门被粗暴地推开了,王德昌黑着脸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老技术员。
“沈良,”王德昌的声音冰冷,“我听说张总工已经同意你的项目立项了?”
沈良抬起头,神色平静:“是的,王师傅。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问题大了!”王德昌拍着桌子,“你知道你这是在拿整个厂的前途开玩笑吗?万一失败了,我们这些老师傅的脸往
第367章 沈良和王德昌的“赌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