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厂长看不下去了:“老王,少说两句。小沈,你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说。”
经过两个小时的冷却和调整,试验装置重新开始工作。这次沈良更加小心,严格控制每一个参数。
“开始第二次浇注!”
这一次,钢水顺利进入结晶器,冷却凝固后被拉出机构稳定地拉出。
一根细长的钢坯连续不断地从装置中伸出,就像魔术一样神奇。
“成功了!成功了!”老刘师傅激动地大叫。
围观的技术员们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景象。
这种连续浇铸的工艺,他们只在外国的技术资料中见过,现在竟然在自己的车间里实现了!
“这...这真的是连续浇铸?”一个年轻的技术员结结巴巴地问。
“没错,这就是连铸技术!”沈良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你们看,钢坯是连续产出的,不需要像传统工艺那样一锭一锭地浇铸。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大改善了钢材的质量。”
老张厂长走上前来,仔细观察着刚刚产出的钢坯:“小沈,这个钢坯的表面质量看起来比我们平时生产的要好很多啊。”
“厂长您说得对。”沈良指着钢坯说,“连铸工艺可以让钢水在密封环境中凝固,避免了氧化和杂质污染。而且凝固过程更加均匀,钢材的内部结构也更加致密。”
王德昌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沈良真的成功了。
但他仍然不甘心:“就算试验成功了又怎么样?这么小的装置,能有什么实用价值?”
沈良笑了笑:“王工说得有道理。这只是原理验证,真正的工业化还需要放大装置。但是原理已经验证了,放大只是工程问题。”
“说得轻松,你知道放大有多困难吗?”王德昌继续挑剔,“温度控制、设备精度、自动化程度,哪一项不是巨大的挑战?”
“确实有挑战,但不是不能解决。”沈良胸有成竹地说,“我已经有了完整的放大方案。”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连老张厂长都惊讶地看着沈良:“小沈,你已经考虑到放大了?”
“当然。”沈良拿出一沓厚厚的图纸,“这是工业化连铸机的设计方案。可以处理每小时20吨的钢水,相当于我们现在产能的五倍。”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看着图纸上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详细的技术参数。即使是对技术一知半解的人,也能感受到这套方案的复杂和先进。
“天哪,这得多少钱啊?”一个技术员感叹。
“按照我的估算,大概需要120万元。”沈良说。
“120万?”老张厂长倒吸一口凉气,“小沈,这可不是小数目啊。我们厂一年的利润也就这么多。”
“厂长,您算过账吗?”沈良反问,“如果这套设备投产,我们的钢材产量可以提高五倍,质量还能大幅提升。按照现在的钢材价格,一年就能回本。”
沈良在图纸上指点着:“您看,这里是连铸机的核心部分,可以同时生产六根钢坯。这里是自动切割装置,可以按需切成不同长度。这里是质量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钢坯质量...”
老张厂长越听越激动:“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厂就能一跃成为省内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了!”
“不仅是省内,”沈良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敢说,这套技术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王德昌终于忍不住了:“沈良,你别吹牛了!就凭你一个小技术员,能设计出全国领先的技术?你以为你是谁,钱学森?”
沈良冷冷地看着王德昌:“王工,技术不看资历,只看实力。刚才的试验结果您也看到了,我用事实说话。”
“就算试验成功了,也不能证明你的大型方案就可行。”王德昌仍在狡辩,“小装置和大装置完全是两回事!”
“那就用事实来证明。”沈良转向厂长,“老张,我请求厂里支持我建设这套工业化连铸设备。”
老张厂长犹豫了:“小沈,120万不是小数目,万一失败了...”
“厂长,您担心什么?”沈良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可以分阶段投资。先建设关键部分,验证可行性后再完善其他部分。这样风险就小多了。”
老张厂长思考了一会儿:“你的意思是...先花一部分钱建设核心设备?”
“对!”沈良在图纸上画了个圈,“这部分是核心的连铸装置,大概需要50万。如果这部分能成功运行,就证明整套方案可行。”
“50万...这个数目我还能承受。”老张厂长点点头,“但是,我需要上级的批准。”
“没问题。”沈良说,“我可以写一份详细的技术报告和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王德昌看到厂长竟然真的在考虑沈良的方案,彻底慌了:“厂长,您可要慎重啊!万一失败了,您的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
老张厂长瞪了王德昌一眼:“老王,你少说几句。小沈的试验已经证明了技术可行性,现在只是规模化的问题。再说,不冒险怎么能有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良趁热打铁:“厂长,您放心。如果项目失败,我承担全部责任。”
“好!”老张厂长拍板了,“小沈,你把报告写出来,我立即向上级申请。”
王德昌彻底傻眼了。他没想到沈良不仅试验成功了,还得到了厂长的全力支持。看着周围同事们敬佩的眼神,王德昌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
第364章 这个项目一定会成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