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成。等我回四九城后,我就安排一桌。到时候让平子请你们。各位,我们就先走了,再见。”
     范长青对着方云同等人拱手告别。
     ——————
     范长青带着郑岩、范文安去采买干粮、点心以及水壶。
     干粮、点心还好说,只要能抗饿就行。水壶只买到了竹制水壶,军用水壶没有卖。
     买够了三个人三天的量,范长青三人边走边向路上询问长途汽车站在哪。
     虽然有老郑打听的换乘路线,范长青在汽车站买票时,还是询问了一下去成都应该怎么换乘。
     汽车站工作人员提供了几个换乘建议,其中就有老郑打听的路线。工作人员提供的换乘路线都相差不大,时间也都是五至七天。如果遇上突发情况,十天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范长青还是决定按照老郑打听路线换乘,毕竟老郑写在了纸张上,方便随时查看。
     坐上长途汽车后,一路上经历了站点停靠,乘客上车下车。在秦岭、大巴山、龙门山脉这些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乘客还需要下车帮忙推车上坡,有些陡坡也得下车,防止车辆超重,出现打滑、侧弯。
     每次换乘时,范长青三人都会去补充干粮和水。经过长达八天的时间,终于到了成都。
     1953年2月24日,正月十一。下午三点,郑岩三人总算到了成都。范长青在车站询问工作人员,灶君庙街怎么走。
     问清路线后,郑岩三人出了长途汽车站,往灶君庙街去。
     在路上又询问了几个路人,郑岩三人终于在下午四点半,到了灶君庙街。
     “同志,请问一下,您知道马汉宇家在哪里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灶君庙街第一户人家门口,看见有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出来,范长青上前先递了一支烟过去,再开口询问道。
     男人仔细打量了一下范长青和后面的郑岩、范文安。接过烟,“听口音,三位同志不是本地人吧?敢问各位找马爷爷有什么事?”
     范长青微笑着点点头:“同志,我是马汉宇的徒弟,三十年前跟着师父他们去了四九城。这不是自从师父回来后,就再也没见过师父吗。这次回来就是想见见师父师娘他们的。”
     “哦。你就是马爷爷在四九城的徒弟?叫...,叫什么来着?以前听马爷爷说过好几次,这会怎么就忘了呢?”
     男人先是恍然大悟,又挠了挠头,仔细回忆以前马汉宇说过的名字。
     “我叫范长青。师父说的应该是我。”见男人和师父马汉宇好像挺熟悉的样子。范长青赶紧自我介绍。
     男人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叫范长青。范同志,你回来的太是时候了。如果再晚几天回来,马爷爷他们一家可能就离开这里,搬去别的地方了。”
     范长青皱眉看着男人:“同志,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师父自从回来后,就一直住在这里。怎么可能会搬走呢?”
     “你还不知道吧?马叔他。就是马爷爷他儿子,他...。我还是带你们去马爷爷家吧。”
     男人本想说马汉宇家的事。想了想,还是让马家人告诉范长青吧。
    喜欢。
  

第256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