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
     后来听说红山村有八路军,还是根据地。
     很多人都在这里安居乐业,我就带着家人过来了”
     她顿了顿,又接着说:“你们真是幸运!
     在这里不用太担心日本鬼子扫荡,有八路军特种营保护着我们呢!”
     赵刚闻言,关切地问道:
     “那特种营靠得住吗?他们对你们这些逃难百姓怎么样?会给你们安排住的地方吗?”
     大娘连连点头:“特种营当然靠得住啦,他们可厉害了,打了好几个胜仗呢。
     和我们老百姓关系也挺好的,就像是自家人一样”
     她继续介绍道:
     “他们说,凡是进了红山村的,无论是逃难百姓还是原村民,都是一家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特种营对逃难而来的百姓都有安排,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工作。
     比如你是医生、护士、修理工或者工人。
     他们都会给你安排相应的工作,还会给你发工资呢”
     大娘笑了笑,又说:
     “像我这样的农民,只会种地,特种营就分配给我地块,让我开荒种植。
     总之,在红山村只要肯干,就饿不死”
     确实,对于那些初到红山村根据地、饿得发慌的逃难百姓。
     特种营会提供一天的接济粮,但这仅仅是临时的帮助,绝非长久接济。
     一天之后,就没有接济粮了,就得去干活!
     在这里,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劳作来换取粮食。
     这样可以接济了逃难百姓,又确保红山村根据地的持续发展。
     如果逃难百姓只想来红山村好吃懒做,那特种营恐怕支撑不了三天就会被拖垮。
     大娘继续介绍道:
     “你们进村的时候,应该也看到了村东那边正在搭建的房屋吧?
     那将是我们逃难人的新家。
     我们逃难的在那边分到了一块地,可以自己动手建房子”
     她顿了顿,接着说:“当然,如果你们一时找不到建房子的材料。
     也可以先借住在村民家中一两天,等自己的房子建好了再搬过去”
     确实,红山村依山而建,原本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
     只是由于战乱,许多村民流离失所,导致村子看起来缩小了许多。
     但实际上,红山村的占地面积依然很大。
     尤其是村东头的山坳山谷,那里还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潜力巨大。
     以前人少的时候,那些地方可能显得空旷无用。
     但现在随着逃难百姓的不断涌入和根据地的建设。
     那些地方都将被充分利用起来。
     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红山村那些原本看似无用的地方。
     如今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被开发和利用。
     目前来看,红山村的人口虽然不少。
     但日常生活和基本需求仍然能够得到满足。
     赵刚和李云龙通过大娘的讲述。
     对特种营如何处理逃难百姓的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
     简而言之,逃难百姓可以在红山村落脚,但绝不能好吃懒做。
     他们必须积极参与到红山村根据地的建设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只要这些逃难百姓都投入到建设中来,红山村根据地的发展速度定将惊人。
     特种营对于逃难百姓有着一套完善的处理政策,确保他们不会饿死。
     这一系列举措让李云龙和赵刚都感到十分意外和钦佩。
     政策的完善,让这些逃难百姓成为了红山村根据地建设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李云龙好奇地问道:
     “大娘,您家里有几口人啊?有没有人参军加入特种营呢?”
     大娘闻言,竖起大拇指,满脸自豪地说:
     “你问得好!正是因为有了特种营,才有了我们红山村根据地。
     他们保护我们的安全,让我们老百姓感到安心。
     我家有五口人,两个儿子都参加了特种营,打鬼子,保护村子!”
     听到大娘的话,赵刚和李云龙不禁对视一眼。
     从她的语气中,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自豪—那是对自己两个儿子参军特种营的骄傲。
     在战争年代,参军意味着可能牺牲在战场上。
     但大娘却以此为荣,这充分说明了她对特种营的支持与认可。
     特种营,无疑是一支深得民心的部队。
    喜欢。
  

第186章 暗访村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