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这话说完,弘治皇帝都不由的下意识一愣,不仅弘治皇帝,陈玉等人也是如此。
他这是什么意思?
直接站队到杨廷和了?
大殿上大多数官吏看向杨一清的脸色都带着笑,只是几个是真心,几个是不耻就不知道了。
你真以为你能融入到咱们的队伍中来?简直痴人说梦!
杨一清顿了顿,继续开口道:“微臣才入京师没多久,但也听闻皇庄之事是前内宫监负责牵头,而内宫监太监又受命于谷大用。”
“锦衣卫不过只是听令行事,那么钱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否真能自己决定?”
“皇上,微臣只有这么一个疑问,余下的微臣暂时不了解情况,不便多言。”
听到杨一清的话,众人再次一愣,大殿上的官吏面色顿变。
陈玉若有所思,原来他是这个意思,用这条思路给他们拓宽辩论的渠道,倒是一条极佳的思路。
杨一清已经将辩论的思路告诉了他们,陈玉等人怎么可能不抓着这条思路辩论,于是陈玉开口道:“杨大人高见。”
“有些人总是说许多事是钱宁做的,罪恶都是都做的,始作俑者是他,可我们不妨想想,钱宁做什么,真的是他自己能决定的吗?”
“若是诸位还有疑问,不妨找锦衣卫的小旗们去问问,他们做的事,究竟是他们自己的意愿,还是受命于谷大用。”
陈玉这话说出来,众人不由再次愣住了,谁愿意去找锦衣卫的人?不管是不是他们自己做的恶事,现在肯定也会推给谷大用,毕竟谷大用已经死了。
可若是不去找他们作证就冒然认为这一切都是钱宁做的,貌似又不太合理。
朝堂上因为杨一清的一句话,局势瞬间扭转。
杨廷和不得不出列道:“启奏皇上,杨尚书此言在理。”
钱宁死与不死都不重要,杨廷和也需要找个台阶下,实际他根本就不想因为钱宁这件小事掀起和蔚王和皇上的斗争。
但他又不能不这么做,下面的人都被舆论裹挟住,他若不去弹劾钱宁,没有人会在愿意跟着他。
现在他做了,但失败了,还能将恶人推给杨一清,这是他愿意看到的最好的结局。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道:“既然是一件理不清楚的案子,就莫要理了,此事就勿要在浪费时间讨论,诸公还有许多事要做,何必将精力放在这上面?”
“好了,今日就如此吧,都退朝吧。”
“臣等告退。”
梁储和费宏等人深深看了一眼杨一清,对杨一清颔首微笑,杨廷和也笑着冲他点了点头。
他们都知道杨一清入阁是迟早的事,总不能现在撕破脸皮,毕竟以后还要一起共事。
杨一清也颔首微笑。
至于其他人就不同了,他们愤愤的看了一眼杨一清,都为杨一清今日举动不耻,谁也没想到他居然帮着锦衣卫的人说话,这分明实在助纣为虐,这样刚直的人又怎么可能给杨一清好脸色看?
倒是陈玉等人,真心的冲杨一清拱拱手,纷纷介绍自己并且时不时提
第143章 杨一清的态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