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1章 借一步说话[2/2页]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大唐彦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十分恭敬,朱厚照问什么他都知无不答答无不尽。
     能在正阳大街坐拥这么大店铺,这名中年商人的情商是不低的。
     到弘治朝,米价起伏都不算大,平均在每石半两银左右。折算按照一石一百斤来换算,大概一斤米五文钱左右。
     这场大雪灾并没有扰乱市场秩序,米价依旧稳固,可见朝廷那些相公阁老们还是有调控市场维持平稳的能力。
     很多事都要知微见着高屋建瓴,历朝历代能在大灾面前维持物价平稳都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事。
     当然,这只是针对京师,地方上或许就是另外一副场景了。
     “杨学士,前朝的米价都是多少呀?”离开米铺后,朱厚炜问杨廷和。
     杨廷和微笑着回答,道:“洪武时期大概四钱,永乐三钱,成化四钱五左右。”
     杨廷和不愧是五岁神童,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的妖孽,在应试教育,在万人过独木桥的科举制度下,能十九岁高中进士,这种成就实在太牛了!
     而他确实配得上这份荣誉,对前朝的物价脱口就能出,就可知道他平时对历史的积累多么深厚,这种基本功绝对是每日每夜都在研究的结果,而他涉猎研究的却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上到治国经邦下到小民物价居然都能如此熟悉。
     永乐是名副其实的盛世,从米价就能看得出来,弘治虽说在中兴,但物价攀升却是实打实的,不过相较于崇祯高涨到一两银一石的米价来说已经算很好了,实际从弘治开始,后代每一代的米价都在攀升,也能看出王朝走下坡路的端倪。
     “二公子为何问这些?”
     朱厚炜道:“老师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想和前代都比一比。”
     一番话回答的让杨廷和都有些措手不及,不免感慨以前对蔚王殿下朱厚炜存在很大的偏见,一个四岁的稚童能想这么多,能类比历史,这绝对让杨廷和有些佩服不已!
     朱厚照冲杨廷和挑眉,意思是怎么样杨先生?我这个弟弟还可以吧?
     杨廷和一脸无语,心道太子殿下啊,您难道不更应该去了解这些比较这些的吗?怎么微臣还感觉你挺骄傲的啊?
     “这位公子,这位公子,借一步说话。”
     一名尖嘴猴腮的男子悄悄来到朱厚照身旁,这让杨廷和十分警惕,周围几名锦衣卫暗桩也悄悄的围了上来。
     那名男子还不知情况,低声对朱厚照道:“公子要明年县试试题吗?大兴、通州乃至直隶河北各县的试题都能卖,保管公子考中县试。”
     朱厚照:“……”
     朱厚炜:“……”
     朱厚照挑了挑眉,来了兴趣,问这名男子道:“这不是舞弊吗?科举都能舞弊的吗?”
     那男子吹嘘道:“实不相瞒,我的舅舅在县衙里面做厨子,这些东西都能搞来。”
     “你舅舅叫什么?”朱厚照笑着问道。
     “呵呵,这位公子说话多少有些冒昧了,这是能说的吗?你觉得我会傻到说这些事?”
     朱厚照:“不说也没关系,抓到你就行了。”
     男子:“?”
    喜欢。
  

第71章 借一步说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