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5章 远见之明,再安社稷[1/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宁帝国营造及百工环保章程》以皇帝的最高意志,昭告天下,如同一场深刻而又静默的革命,悄然改变着这个正在高速奔向工业时代的庞大帝国的内在肌理。
     最初,对于这份条款严苛、近乎“吹毛求疵”的新国策,许多地方官员和商贾都抱持着怀疑、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安国公张大山借着圣眷正浓,推行的一套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章程,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最终不了了之。
     然而,他们很快便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皇帝宁宣宗,对于推行这项新政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不仅下令,在京城六部之外,专门增设了一个全新的、由内阁直接管辖的独立衙门——“大宁环境与营造督查院”,专门负责监督环保章程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情况。
     更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惊人任命。
     他没有任命任何一位朝中重臣来掌管这个权力巨大的新衙门。
     而是直接下旨,任命了两位在所有人看来都“意想不到”的人物,来共同执掌。
     一位,是那位早已因其严谨务实的营造才能而名声在外的、安国公五子、工部营缮郎中——张柱子。他被破格提拔为督查院左副使,主管所有新建工程的技术审核与标准制定。
     而另一位,则是那位早已因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而名满朝野的“铁面御史”——陈博古!
     这位曾经在朝堂之上,痛心疾首地指责“格物之学”为“违背天道”的守旧派领袖,在亲眼目睹了黑水镇与清溪城那触目惊心的对比,尤其是在听完安国公那番关于“格物风水,和谐共生”的惊天新解之后,其内心的震撼与触动,是无与伦比的。
     他虽然依旧对某些“奇技淫巧”心存疑虑,但他那份深植于儒家思想核心的、对“天地人和”、“民胞物与”的深切关怀,却让他对安国公这份旨在“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的远见,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与敬佩。
     当皇帝亲自召见他,询问他是否愿意出任督查院右都御史,用他那双从不揉沙子的眼睛,去监督天下百工,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时。
     这位倔强了一辈子的老臣,竟当场老泪纵横,叩首领命。
     “老臣……愿为陛下,为天下万民,为我大宁之万世基业,守好这道关!”
     有了张柱子的专业技术,和陈博古的铁面无私,这“环保督查院”便如同一对长了牙齿的老虎,开始在帝国境内,巡视四方。
     他们的第一站,便是那座曾经作为“反面教材”的——黑水镇。
     面对钦差的到来,黑水镇的官员和坊主们,无不战战兢兢。
     陈博古果然是不负“铁面”之名。他拿着那本厚厚的《环保章程》,一条条地对比,一项项地检查。
     高炉的烟囱高度不够?勒令停产,限期整改!
     排污的沟渠直通运河?罚款!重重地罚款!并责令立刻修建净化池,否则永不许复工!
     工人的居所脏乱不堪,安全措施形同虚设?再次罚款!并严令地方官府立刻出资,为所有劳工修建符合标准的集体居所!
     ……
     一时间,黑水镇哀鸿遍野,怨声载道。
     那些曾经只知追求产量和利润的坊主们,第一次尝到了无视规则的苦果。
     而那些曾经对环保新政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员,也在陈博古那毫不留情的弹劾奏疏面前,一个个被摘掉了乌纱帽。
     杀鸡儆猴!
     黑水镇的遭遇,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醒了帝国境内所有还心存侥幸的官员和商贾。
     他们终于明白,皇帝这次,是来真的了。
     “环保”,不再是一句空话。
第605章 远见之明,再安社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