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0章 黑水报捷,财税飞增[1/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间,如同最公正的裁判,默默地记录着两座新城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当清溪城还在为了“百年大计”,不计成本地植树、挖渠、改良土壤,并且为每一项工程都制定了近乎严苛的环保与安全标准时。京畿东郊的黑水镇,早已在高炉的熊熊烈火与无数劳工的血汗浇灌下,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日夜轰鸣不休的钢铁巨兽。
     户部左侍郎钱益谦,几乎是将自己的官邸都搬到了黑水镇的营造总署。他每日都亲临一线,用他那双对数字和效率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眼睛,监督着这里的每一项进展。
     他的口头禅只有三个词:
     “快!”
     “再快一点!”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下个月的钢铁产量,必须再翻一番!”
     在他的强力催逼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政策刺激下,黑水镇的建设速度,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近乎疯狂的程度。
     这里没有复杂的规划,所有的高炉和工坊,都以最节省土地和材料的方式,紧密地挤在一起,形成了一片钢铁的丛林。
     这里没有所谓的环保投入,炼铁产生的废水废渣,被直接倾倒进旁边的河流与洼地,将那片土地迅速变成了一片寸草不生的黑色沼泽。
     这里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规程,数万名从各地招募来的、赤着上身的劳工,如同工蚁一般,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流在滚烫的炉火前、轰鸣的机器旁劳作。烫伤、砸伤、甚至因为过度疲劳而倒下的事故,几乎每日都在发生。
     但这一切,在钱益谦和他的追随者们眼中,都是“发展所必须付出的、微不足道的代价”。
     他们看到的,只有那从高炉中奔涌而出的、源源不断的铁水。
     只有那在工坊里堆积如山的、可以换成白花花的银子的铁锭和铁器。
     只有那每日从水路运往京城,再销往帝国各地的、数量惊人的货物。
     而这种野蛮生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确实是惊人的。
     实验开始的第一年年终。
     当安国公的清溪城,还在为第一片防护林带的成活率和第一座污水净化池的竣工而“沾沾自喜”时。
     钱益谦,已经带着一份足以闪瞎整个朝堂眼睛的、厚重无比的《黑水镇年度财税总报》,意气风发地,走上了太和殿。
     “启禀陛下!”
     他的声音,因为过度的兴奋而显得有些尖锐,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底气。
     “黑水镇营造总署,成立一年,不负圣望,已初见成效!”
     “截至本年十月,镇内已建成大型炼铁高炉三十二座,焦炭窑二十座,石灰窑十座,大小配套工坊近百家!”
     “全年共产出精铁超过五十万斤,焦炭百万斤!”
     “其产出之铁器、农具,已行销我大宁北方七个州府,极大缓解了北伐之后民间对铁器的急需!”
     “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用一种近乎炫耀的语气,高声宣布道,“本年度,黑水镇,在扣除所有营造及人工成本之后,已实现纯利……白银二十万两!上缴国库之商税,高达……五万两!”
     轰!
     五万两!
     这个数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原本还对“两镇之约”持观望态度的文武百官心中,轰然炸响!
     五万两白银的税收啊!
     这是什么概念

第600章 黑水报捷,财税飞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