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高明,也是最无情的画师。
它用两年的光阴,在京畿的东西两侧,同时描绘了两幅截然不同,却又都充满了强烈冲击力的……人间画卷。
当安国公张大山与户部左侍郎钱益谦立下的那场“两年赌约”,终于到期之时。皇帝宁宣宗,在一众内阁重臣和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亲自摆驾出京,要去亲眼见证,这场关乎帝国未来百年国策的豪赌,最终的胜负。
车队的第一站,是位于东郊的,黑水镇。
远远地,还未靠近,一股浓烈刺鼻的、混合着煤焦与硫磺的古怪气味,便已随着燥热的风,扑面而来,让车辇内的王公大臣们,都忍不住掩鼻蹙眉。
天空,是常年不变的铅灰色,被数十座高炉喷吐出的黄黑色浓烟笼罩着,连太阳的光芒都显得昏暗无力。
进入镇区,眼前的景象,更是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这里的“繁荣”,是肉眼可见的。
道路两旁,高炉林立,黑烟滚滚,如同狰狞的钢铁巨兽,日夜不息地咆哮着。巨大的蒸汽锤,发出“哐当、哐当”的沉重巨响,每一次落下,都让大地为之震颤。无数赤着上身、面孔被煤灰熏得漆黑的劳工,如同工蚁一般,在各个工坊之间穿梭忙碌,将一车车的矿石送入炉膛,又将一炉炉滚烫的铁水,倾注入模。
道路上,满载着铁锭、煤炭和各种铁器的重型马车,络绎不绝,将地面压出深深的车辙。
这一切,都充满了原始工业时代那种野蛮、粗放、却又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力量感。
钱益谦侍郎,作为此地的主人,此刻正满面红光、意气风发地陪同在御驾之侧,用一种近乎炫耀的语气,向皇帝和百官们,介绍着黑水镇这两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陛下请看!自我镇建成以来,两年之内,共产出精铁超过两百万斤!焦炭五百万斤!上缴国库之商税,累计已高达……三十万两白银!”
“如今,我镇所产之铁器,不仅行销帝国北方十三省,更通过海运,远销东洋诸国!为我大宁,赚取了数之不尽的财富!”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黑水镇,每日上缴的利税,便足以支撑我朝一支万人大军的全部开销!此,便是效率!便是国力啊!”
他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那一个个惊人的数字,也确实让在场的许多官员,都为之动容,暗暗点头。
然而,皇帝宁宣宗的脸上,却没有露出预想中的赞许之色。
他的眉头,自进入黑水镇以来,便一直紧紧地锁着。
他的目光,越过了那些喧嚣的工坊和堆积如山的铁锭,投向了那些,生活在这片“繁荣”之下的……人。
他看到,路边的那些劳工,虽然因为高额的薪酬而暂时留在了这里,但他们的脸上,却大多带着一种病态的蜡黄和挥之不去的疲惫。许多人都在不停地咳嗽,咳出的痰,甚至都带着淡淡的黑色。
他看到,镇子旁边那条本该是清澈的运河支流,如今已然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黑水河”。河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油污和不知名的白色泡沫,散发着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河岸两旁的土地,也呈现出一种不祥的黑褐色,寸草不生。
他看到,镇内那些所谓的“民居”,不过是在工厂的下风口,用废弃的木料和石棉瓦搭建的、拥挤不堪的窝棚。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苍蝇蚊虫嗡嗡乱飞。
孩子们,脸上都蒙着一层洗不掉的黑灰,眼神里,没有了同龄人该有的天真与活泼,只有一种与这片环境一样,灰蒙蒙的麻木。
这……就是钱益谦口中那个“富庶”的黑水镇?
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政绩”?
皇帝的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
车队,没有在黑水镇过多停留。
在简单的巡视之后,便在一片诡异的沉寂之中,掉头向南,前往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清溪城。
当车队渐渐远离黑水镇那片令人窒息的灰色穹顶,进入清溪城的管辖范围时。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仿佛,连空气,都瞬间变得清新了许多。
天空,是久违的湛蓝色,纤尘不染。
道路两旁,不再是光秃秃的荒野,而是一望无际的、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带。
高大的杨树和槐树,枝繁叶茂,如同两排绿色的卫兵,将道路的尘土和远处的喧嚣,都有效地隔绝开来。
林间,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第602章 两年为期,高下立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