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9章 兴修水利,初见成效[2/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溪县,助儿子一臂之力。
     同时,小山也没闲着。
     他拿着那张泛黄的水利旧图,又亲自带着周文轩和几个县衙的差役。
     把那清溪河沿岸,还有几条主要的支流,都仔仔细细地,又重新勘察了一遍。
     哪里河道淤塞最是严重,哪里堤坝最是残破,哪里最适合修建新的引水渠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都一一用笔记了下来,又在图上做了标记。
     他还主动去拜访了县里那几位先前支持过他试种官田的开明乡绅。
     向他们阐述了这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的种种好处。
     “各位老先生,这水利乃农事之本。水利兴,则农事兴;农事兴,则百姓安。”
     “如今咱们清溪县,守着这几条活水,却任由良田变成旱地,实在是可惜啊。”
     “若是咱们能齐心协力,把这水利给它修好了,那往后这田里的收成,怕是能翻上好几番呢!”
     那些个老乡绅,本就对小山这年轻县丞颇有好感。
     如今听了他这番为民着想的言语,又看着他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心里头也是暗暗佩服,当即便纷纷表示,愿意捐钱捐粮,或者组织自家族人佃户,出工出力,支持张县丞这利民之举。
     有了官府的支持,有了乡绅的资助,又有了青石村那边派来的技术骨干。
     这清溪县的兴修水利工程,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小山亲自坐镇指挥,周文轩则帮着他处理各种文书往来和人员调配。
     柱子和那几个青石村的老伙计,则充当了技术总管的角色。
     他们带着清溪县的民夫们,先是从那几处淤塞最是严重的河段下手。
     清淤泥,挖河沙,加固河堤,修筑堰坝。
     又按照张大山提供的图样,和柱子他们带来的新法子。
     用那从山上开采来的石料和村里烧制的青砖,砌筑起了一道道坚固耐用的石砌拱坝和U型渡槽。
     这石砌拱坝,比起以前那土石堆砌的老旧堰坝,那可是要结实太多了,也更能有效地拦蓄水源。
     而那U型渡槽呢,则能更顺畅地,把那拦蓄下来的河水,引向那些个地势较高、或者离河道较远的田地。
     整个工程,虽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有些个河段地质复杂,开挖不易。
     有些个地方,石料木材短缺,得从老远的地方运过来。
     还有些个刁滑的胥吏,依旧是阳奉阴违,暗中使绊子。
     可小山却是毫不气馁,他每日里都亲临工地,与民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遇到技术难题,便虚心向柱子他们请教,或者连夜修书,向远在青石村的父亲求助。
     遇到那不配合的胥吏,他也是恩威并施,该敲打的敲打,该安抚的安抚。
     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和那份为民做主的赤诚之心。
     把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兴修水利工程,一点点地,给它啃了下来。
     经过了将近两个多月日夜不停的苦干。
     清溪县境内那几处最是关键的堰坝和主干渠,总算是……都成功地修复了!
     当那清澈的河水,第一次顺着那新修的石砌拱坝,涌入那崭新的U型渡槽,再哗啦啦地,流向那些个干涸已久的农田,滋润着那一片片焦渴的土地时。
     整个清溪县的百姓们,都沸腾了!
     他们站在田埂上,看着那奔流不息的救命之水,一个个都激动得是热泪盈眶,欢呼雀跃。
     “水来了!水来了!俺们的田有救了!”
     “张县丞真是活菩萨啊!是他给咱们引来了这救命的水啊!”
     “往后啊,咱们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
     有了这充足的水源灌溉,清溪县的农业生产,立刻就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那些原本因为缺水而只能种些耐旱杂粮的薄地,如今也能种上水稻了。
     那些原本就还算不错的田地,得了这水的滋润,那长势更是喜人。
     小山在当地的声望,也因为这水利工程的成功,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百姓们都打心眼儿里,敬佩这位年轻有为、肯为他们办实事的父母官。
     就连那黄知县,看着这水利修复带来的喜人变化,也是对小山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他知道,这位张县丞,怕是真的要在清溪县,做出一番大事业来了。
    喜欢。
  

第349章 兴修水利,初见成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