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8章 分工合作,多劳多得[2/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张大山将自己的这个“专业化分工”的想法,仔仔细细地阐述了一遍。
     众人听了,大多都觉得有道理。
     毕竟,这“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他们这些庄稼人虽然说不出来,但心里头却是明白的。
     让那些手笨脚拙的人去干细致活,让那些没耐性的人去守着个磨盘一天到晚地转,那肯定是不成的。
     而且,这“专人专管”,也确实能让这活计干得更精细,更不容易出岔子。
     “那或张先生,”另一个平日里比较较真的甲长,名叫王老五的,有些迟疑地问道。
     “这人手是分拨出去了,也有了专管的伙计和帮手。”
     “可这或干出来的活计,挣回来的钱粮,又该如何分派呢?”
     “总不能还像以前那样,大家伙儿年底一块儿均摊吧?”
     “那要是这样,那些成了‘专管伙计的,每日里辛辛苦苦守着摊子,跟咱们这些只是偶尔去帮把手的人,拿一样的好处,怕是或有人要心里头不舒坦了。”
     “可要是他们拿多了,咱们这些没能进到那‘行当里头的人,又该咋办呢?”
     这话,算是问到了点子上,也说出了不少人心里头的顾虑。
     这也是张大山接下来要说的最核心的内容。
     “五哥问得好。”张大山赞许地点点头,“这正是俺接下来要说的第二条,也是最要紧的一条规矩。”
     “那就是——这‘公中的营生,虽然是为大家伙儿办的,但这好处的分配,却不能再搞那‘大锅烩了。”
     “必须得‘按功分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或那就不得!”
     他这话一出口,堂屋里的气氛,顿时又凝重了几分。
     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或一丝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们没想到,这张先生,竟然要动这“均摊好处”的老规矩。
     这或这可比那“分拨人手”的变动,还要大得多啊。
     “俺的意思是,”张大山看着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
     “除了那些像磨坊伙计那样,每月固定拿嚼用的人之外。”
     “其他所有参与到咱们村这些‘公中营生里头来的人,无论是哪个行当的,无论是领头的师傅,还是出力的帮手。”
     “他们最终能得到多少好处,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凭着在‘出力簿子上记了多少天就算数了。”
     “而是要根据他们所在的那个‘行当或者‘作坊,最终给村里这‘公中挣回来了多少钱粮,以及或他们各人在其中所出的力气大小、手艺高低、办成事的好坏,来进行或‘计功分派。”
     “比如,这榨油坊,要是这个月榨出了一百斤好油,刨去油料的本钱和各项耗费,净赚了五十斤油的利。”
     “那这五十斤油的利,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充到‘公中,然后年底再大伙儿均分了。”
     “而是要先拿出那么一两成,作为这榨油坊日后扩大营生或者修补家伙什的‘预备钱粮,存到‘公中账上,这是为了让这营生能长久下去。”
     “剩下的三四十斤油的利呢,就得按照参与榨油的这些人,在这个月里头,各人出的力气以及或是否尽心尽力,来给他们分派。”
     “谁的功劳大,谁分到的油就多。谁要是光出工不出力,或笨手笨脚坏了事,那他就只能少分,甚至或不分,还得照着规矩受点小罚。”
     “当然,这具体的‘计功法子,还有这‘分派的比例,都得由各行当的领头人和咱们村这‘公社会的兄弟们,一起坐下来,仔仔细细地商议,定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明明白白的章程来,白纸黑字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谁也不能随意更改。”
     张大山这个“按功分派好处”的提议,可以说是石破天惊,也或切中要害。
     它彻底打破了青石村以往那种虽然看似“公平”、实则却在无形中挫伤了勤快人积极性、也纵容了懒汉思想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将每一个人的付出,都与他最终能得到的回报,紧密地、也或赤裸裸地联系了起来。
     这对于习惯了“大伙儿的事,就是我的事,也是他的事,最后或可能谁也不上心”的村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冲击。
     堂屋里,再次陷入了一片更长时间的沉默。
     众人都在低头盘算着,这新法子,对自己,对自家,到底是好是坏。
     这要是自个儿有本事,肯出力,那自然是巴不得这样。
     可要是或自家没啥特别的手艺,或劳力不太行呢?
     那岂不是或要比以前分得更少了?
     过了好半晌,还是头发花白的钱大爷,这个在村里德高望重、也最是明事理的老人,第一个缓缓地点了点头。
     “张先生,”他抬起头,看着张大山,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您这个法子,虽然听着或跟咱们以前的老规矩不大一样,甚至或有些个‘认钱不认人的生分。”
     “可俺老汉仔细琢磨了一下,却觉得或这才是真正能让咱们这‘公中营生长久兴旺下去的或好章程啊。”
     “这人啊,都是有私心的,也都是趋利避害的。要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出力多出力少也一个样,那时间长了,谁还肯真心实意地去下那苦力气?谁还肯去琢磨怎么把活计干得更好,更出彩?”
     “那不是让那些老实肯干的人,寒了心吗?”
     “可要是像您说的这样,把这活计都分派到各个人头上,干多少活,出多大力,将来能得多少好处,都明明白白的,跟那算盘珠子一样清楚。那大家伙儿心里头也就有数了,干起活来,那劲头或肯定也不一样了。”
     “谁不想凭着自个儿的真本事,多得点好处,让自家婆娘娃儿过得舒坦些?那才是堂堂正正的爷们儿该干的事儿!”
     钱大爷这番话,说得是在情在理,也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里。
     他一辈子活得清贫,却也最是看不得那些不公道的事儿。
     张河也紧跟着表态:“是啊,张先生。俺也觉得这法子好。就拿咱们那水磨坊来说,要是真能固定下几个人专门看管,他们把磨坊拾掇好了,磨出更多的米面来,给村里多挣了钱粮,那他们多得些嚼用和红利,也是应该的。咱们这些没出那份力的人,也不能眼红。”
     “反过来,要是他们不用心,把那磨坊给弄得乌烟瘴气,耽误了大伙儿的事儿,那少给他们好处,甚至罚他们,那也是活该。这样一来,谁还敢不尽心尽力?”
     有了钱大爷和张河这两个在村里最有威望的人带头表态支持。
     其他几个村民代表,也都渐渐地琢磨出这其中的好处来了。
    喜欢。
  

第238章 分工合作,多劳多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