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4章 影响初显,有人追随[1/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大山一家在青石村的地位,如同春日里节节拔高的竹笋,虽然生长得悄然无声,但其变化之显着,却早已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了。
     如今的张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里,一个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存在。
     张大山的个人影响力,也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开始从他那个小小的院落,向着整个村庄,甚至更远的地方,悄然渗透和扩散。
     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村民们在遇到难事时,求助对象的转变。
     村民们遇到难处,十有八九,都会下意识地,先跑到村西头张大山家来。
     “大山哥,俺家那头老黄牛这两天不怎么吃草,没精打采的,您给出出主意,这是咋了?”
     “大山叔,俺家跟邻居家为了一棵长在田埂上的老树归属吵起来了,您给评评理,这树到底该算谁的?”
     “张先生,俺家小子不听话,天天就知道往外跑,您看能不能帮着管教管教?”
     诸如此类的求助和请教,几乎每天都会在张家门口上演。
     张大山对此,也从最初的些微不适和刻意回避,渐渐变得从容和习以为常了。
     他知道,这是村民们对他信任的体现,也是他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必然结果。
     他不会轻易推辞。
     在不耽误自家正事的前提下,他会耐心地倾听每一个人的诉求。
     然后,凭借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处世智慧,以及从《天工开物》中获得的那些远超时代的知识。
     给出尽可能公正、合理、也最具操作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他教人如何根据牲畜的症状,用简单的草药进行调理。
     他依据最朴素的道理和村里的老规矩,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
     他用自己教育孩子们的经验,给那些束手无策的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他的话,或许没有张有德那般官腔十足,也没有周先生那般引经据典。
     但却总是能切中要害,让人信服,也更容易被普通村民所接受。
     久而久之,他在村里的威望,甚至已经隐隐有了一种“无冕之王”的意味。
     除了这种被动的“求助”之外,更让张大山感到欣慰的是,开始有村民主动地,想要“追随”他的脚步,学习他的方法,改变自家的贫困面貌了。
     这其中,最积极的,自然还是张河、钱大爷这两户与张家关系最铁的邻居。
     他们是亲眼见证了张大山如何从一无所有,一步步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也是最早从张家的技术革新中,间接受益的人。
     他们对张大山的“本事”,早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今,看到张家各项产业都已步入正轨,蒸蒸日上。
     他们便也鼓足了勇气,主动上门,希望能从张大山这里,学到更多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东西。
     “大山哥,俺也不跟你绕弯子了。”张河搓着手,一脸诚恳地说道,“俺看你家那曲辕犁和水车,实在是太好用了。还有那堆肥的法子,俺照着你说的试了试,地力果然比以前强了不少。”
     “俺俺就想问问,你能不能再教教俺们点别的?或者俺们出钱出力,你帮俺们也弄一套那样的犁和车?”
     钱大爷也附和道:“是啊,大山。咱们都是实在亲戚,你可不能光顾着自己发财,也得拉拔拉拔咱们这些穷兄弟啊。”
     

第174章 影响初显,有人追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