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4章 老父病榻,日薄西山[1/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叶落尽,寒霜初降。
     时光无情地碾过青石村的田埂与屋檐。
     去岁那令人窒息的绝望,如同退潮后的淤泥,也在许多村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村庄的恢复,是缓慢而艰难的。
     虽然雨水重新滋润了土地,但家家户户都因那场天灾耗尽了积蓄和元气,日子过得依旧是紧巴巴。
     只有村西头张大山家那座青瓦土坯的新院落,依旧透着与众不同的兴旺与活力。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时传出,与村中大部分人家的愁苦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村东头那座破败的老宅,则像是被这日渐寒冷的深秋彻底浸透了一般,愈发显得阴冷、死寂,充满了令人不安的气息。
     张老汉的病,终究是没能挺过去。
     自从上次中风瘫痪之后,他的身体便如同被蛀空了的老树,一天比一天衰败下去。
     最初,他还只是半边身子不能动弹,口齿不清。
     到后来,连吞咽都变得异常困难。
     再后来,他便渐渐失去了意识,整日里只是昏昏沉沉地躺在那张油腻肮脏的土炕上,双目紧闭,鼻息微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大小便早已失禁,污秽之物常常浸湿了身下那床早已看不出原色的破旧被褥。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烈得令人作呕的药味、霉味和排泄物的恶臭。
     张婆子和刘氏,名义上还在“照料”着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但那所谓的照料,也仅仅是每日里,在张大山家派人送来那一斗救命粮之后,不情不愿地熬上一锅稀得几乎能当镜子照的米汤。
     再由刘氏或者张二狗,捏着鼻子,粗手粗脚地,往张老汉那几乎已经无法吞咽的嘴里,胡乱灌上几口。
     至于擦洗身体、清理污秽、端屎端尿这些真正需要费心费力的活计。
     她们婆媳二人,则是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常常是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沾手。
     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碗米汤由谁去喂而争吵不休。
     这个曾经在家中颐指气使、说一不二、将大儿子一家压榨得体无完肤的老人。
     如今,却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品尝着被至亲之人嫌弃、忽视、甚至可以说是虐待的滋味。
     其境遇之凄凉,之不堪,令人唏嘘,却也似乎并不值得多少同情。
     张大山依旧信守着他当初在父亲病榻前许下的那个、带着复杂情感的承诺。
     每半月,他都会准时让铁牛或者石头,一起将一斗脱了壳的糙米,送到老宅。
     并且会当着张婆子或刘氏的面,一字一句地,清晰而又冷漠地交代清楚:
     “这是给俺爹吃的口粮,一斗,半月的份量。你们莫要克扣了去,也莫要指望再多出一粒。”
     铁牛和石头,也早已习惯了父亲的这种“公事公办”的态度。
     他们每次送粮过去,都是将米袋直接放到老宅的屋子门口。
     然后,会象征性地,隔着门帘,朝里面那个几乎已经看不出人形的人望上一眼。
     再冷冷地扫过旁边那两个眼神闪烁、脸上带着虚伪悲戚的女人。
     一句话不多说,放下米,转身就走。
     任凭张婆子在后面如何声泪俱下地哭诉家里艰难、药费无着、老头子眼看就要断气。
     任凭刘氏如何旁敲侧击地暗示大伯家如今家大业大、理应多出些银钱来给老人家“冲喜”或者“准备后事”。
     他们都如同没有听见一般,脚步没有丝毫停顿。
     老宅那边的人,休想再从他们张家,多拿走一文钱,一根草。
     自然是让张婆子和刘氏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她们知道,硬来是肯定行不通的了。
     张大山那小子现在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他身边那几个儿子,也一个个都长成了身高马大的样子,根本不敢招惹。
     她们只能将所有的怨气和不满,都

第164章 老父病榻,日薄西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