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6章 各司其职,效率提升[2/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子栓子,则成了家里酿酒坊和酱坊当之无愧的“首席大工匠”。
     他对发酵这门技艺,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热爱。
     无论是制作酒曲、酱曲,还是控制粮食蒸煮的火候、拌曲的湿度、发酵缸的温度。
     他都做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经过他手酿造出来的米酒,酒液越来越清亮,口感越来越醇和,酒香也越来越浓郁。
     制作出来的豆酱,更是咸鲜适口,酱香独特,成了左邻右舍都交口称赞的美味。
     他常常会一个人,在那个弥漫着酒糟香和酱香的小偏房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发酵缸里细微的变化,感受着那些微生物创造的奇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份专注和投入,让张大山都暗暗点头,觉得这孩子将来在酿造一道上,必成大器。
     五子柱子,则彻底迷上了木工活。
     他那双曾经只会调皮捣蛋的小手,如今在斧头、锯子、凿子、墨斗的陪伴下,也变得越来越灵巧有力。
     他不再满足于制作简单的木墩凳或者修补破旧的家具。
     开始在父亲和大哥的指导下,尝试更复杂的木工技艺。
     他会帮着铁牛,制作更坚固耐用的犁辕、水车叶片。
     会帮着花儿,修补和改进织机的零部件。
     会帮着栓子,打造更规整、更密封的发酵木桶或压榨工具。
     甚至,他还开始照着父亲画的图纸,尝试着为家里即将添置的新物件,如书架、衣柜、或者更舒适的床铺,制作一些精巧的榫卯结构。
     虽然他的作品还略显粗糙,但他那份对木工的热爱和钻研精神,却让张大山看到了家族未来在“营造法式”上更进一步的可能。
     三子小山的学业,依旧是全家的重中之重。
     他每日往返于周先生的学塾,风雨无阻,勤学不辍。
     他的聪慧和努力,不仅深得周先生的喜爱,也让他自己的学识日益精进。
     如今,他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和书写常用的文章。
     更能理解《四书》中的微言大义,并就某些观点与周先生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家中,他也承担起了“文化教员”的角色。
     不仅负责整理父亲那些关于《天工开物》的零散笔记和图谱,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还会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给弟弟妹妹们,甚至包括对认字也产生兴趣的铁牛和石头开办“识字扫盲班”,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家人。
     至于最小的丫丫和豆子。
     也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展现着自己的价值。
     丫丫对草药的兴趣与日俱增,已经能准确辨认上百种常见的药材,并能协助石头进行精细的分类和炮制。
     她还常常会自己跑到山脚田边,采挖一些无毒的草药,学着母亲的样子,给家里人调理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俨然一个“小药童”。
     而豆子,则将他对数字的惊人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仅能帮着母亲和小山,准确快速地清点家里的各项物资收支。
     甚至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使用张大山为他制作的简易算盘,进行更复杂的加减乘除运算。
     他那小脑袋瓜里,仿佛就装着一本活的账簿,任何与数字相关的事情,都休想瞒过他的眼睛。
     王氏,则依旧是这个家最温暖、最坚实的后盾。
     她统筹着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严格把控着所有作坊产出的食品(酒、酱)的卫生和质量。
     她用自己无私的母爱,关怀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支持着丈夫的每一个决定。
     而张大山,则终于可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稍微解脱出来一些了。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天工开物》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对家庭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上。
     他会定期巡视各个“作坊”和田地,检查进度,指导技术,解决难题。
     他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周先生探讨时局,与赵四海商议合作,为这个家拓展更广阔的外部空间。
     张家这个以亲情为纽带、以知识为核心的“家庭团队”,在明确的分工和高效的协作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合力。
    喜欢。
  

第146章 各司其职,效率提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