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随着各方人员汇聚香江,李琦拨通楼下李膤的电话,“通知导演和演员,十分钟之后会议室集合,我要做一下部署。”
     “好的,李总!”
     李膤连忙去安排。
     李琦挂了电话,突然有些想孙丽,毕竟这种梗,对方一下子就接住了,
     十分钟之后,当李琦推开门的时候,发现已经坐了二十几号人。
     李琦看着徐勊、陈可心、华仔、李连捷、钟甄涛、顾煲明、魏宗腕、王亏溶等人,“今天找你们来的,是想和大家见一面,顺便开个短会。”
     他举起手,看了李膤一眼。
     李膤愣了老大一会儿,才明白李琦要写东西,连忙把白板给拿了过来,李琦又是一阵叹气,下次来香江,一定要带孙丽来。
     一点默契都没有。
     “剧本已经完成了,接下来马上就要启动拍摄,之前我一直再说要拍摄工业化,港片小作坊式的作业太久了,已经形成了一套封建体系,但从这一部片子开始,我希望每个人都摒弃原来的那些糟粕……”李琦在白板上刷刷点点,一副讲课的架势。
     他不奢求一下子进入工业化,毕竟到后世 2025 年都没有进入工业化,但能改变一点算一点。
     前世,《投名状》是陈可心拍的。
     这部片子前世之所以票房没有达到预期,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以前是拍喜剧片、爱情片出身。
     比如《甜蜜蜜》,去年的时候,还拍了一部恐怖片《三更之回家》,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
     许多人去看这部电影,是冲着李连捷的动作片去的,结果看完发现这部是一部聚焦“人性”的影片。
     彻底剥离了刺马案的传奇色彩和武侠化。
     每个时代都有发展规律。
     2002年到 2009年,这段时间还处于商业大片的启蒙期。
     观众对“大片”的认知还停留在“试听奇观”和“简单爽”上。
     哪怕你集结再多的明星,影片制作再精良,但大环境就是这样,观众们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反类型大片”。
     就如同华夏西餐厅里面,许多人刚刚开始学吃西餐,牛排几乎都是全熟。
     结果你端了一成熟的过来。
     只能说,这个时候的观众们还接受不了“沉重的事实”,而是对“类型混杂”包容性还不够,简单来说,就是你的核心要够明确。
     是战争片,你就以战争来当卖点。
     是武侠片,你就要华丽,要有视觉堆砌,商业大片,就要有商业大片的视觉冲击。
     武侠就要爽,战争就要燃。
     即便二十年之后,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要不然《长津湖》也不可能狂揽 50多亿。
     观众们花钱来看武侠的,当初李琦记得影院的海报上也画着“兄弟结义”“沙场厮杀”,带着浓烈的武侠暗示。
     大部分观众也是怀着想看快

第431章 谁有这魄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