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从嘉放下选举制度的草案,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潘卿。经义诗赋,是梁柱,不可或缺。然明算可理清赋税钱粮,格物可兴百工利器。”
     “明法可定规矩绳墨,这些便是地基、是砖瓦、是榫卯!没有这些实学支撑,梁柱再美,大厦亦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雨!”
     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熙攘的街市:“你看看这潭州,因改良农具、推广白蜡、精进织造,百姓得以温饱,府库得以充盈,军械得以精良。此皆格物、明算之功!”
     “正所谓格物致知,不违背圣贤之道!”
     “若官吏只知清谈玄理,不通实务,如何治理这日益繁复的州郡?如何支撑本王北定中原、收复燕云之志?”
     李从嘉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潘佑、张泌等人。
     “这科举,非仅为选官,更是要昭告天下,本王治下,唯才是举,不重虚名!能通经义治国者,本王敬之;能精算学理财者,本王用之;能晓格物兴利者,本王重之!此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纵有非议,亦当力排众议,推行到底!细则可再议,但此方向,绝不动摇!”
     潘佑等人看着李从嘉眼中那份超越时代的决绝与清醒,心中震撼莫名。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主君的雄心,远非割据一方,他要建立的,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新朝!
     众人肃然,再无异议,躬身应诺:“臣等,谨遵王命!必竭尽全力,完善此制!”
     时间在忙碌的政务与紧张的备战中飞逝。
     当六月的骄阳炙烤大地,岭南传来的消息也如同这天气般灼热起来。
     李从嘉推行新政的决心,从选拔人才开始。
     岭南,梧州。
     此地已成为巨大的兵站与粮秣转运中心。
     滚滚西江上,来自荆湖、潭岳的粮船首尾相连,几乎堵塞了江面。
     码头力夫赤膊上阵,喊着号子,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稻米、一捆捆锋利的箭矢、一箱箱闪着寒光的崭新钢刀卸下船,再装上等待已久的牛车、驮马。
     空气中弥漫着汗臭、马粪味和粮食特有的干燥气息。
     军营连绵数里,旗帜鲜明。
     主帅秦再雄一身玄甲,立于高坡之上,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正在烈日下操演的军阵。
     军阵分为两部:一部是经历过光州血战的永定军老兵,阵型严整,杀气内敛;
     另一部则多由归附的岭南俚僚精壮和新募勇悍山民组成,他们身形矫健,在山林间腾挪跳跃如履平地,手持特制的短弩和利于丛林劈砍的厚背刀。
     这是李从嘉特批组建的“山岳营”,由老将梁延嗣统领。
     “梁将军!”秦再雄声如洪钟。
     “末将在!”梁延嗣大步上前,黝黑的脸庞上满是汗珠,眼神却锐利如刀。
     “上将军谕令已至!粮秣军械已足七成!各军休整操演,务必于七月末,岭南瘴气最弱之时,完成最后集结!目标……”
     “兴王府!斩刘晟狗头,犁庭扫穴!”
     秦再雄的手猛然指向南方,声音如同炸雷,他们想要直奔国都,梧州(今梧州市)和兴王府(今光州)距离不过五百里,实际上并不远。
     如今南汉人心惶惶,李从嘉想要一举攻破兴王府,命南汉诸地臣服。
     “谨遵王命!犁庭扫穴!”
     梁延嗣与下方数万将士齐声怒吼,声浪直冲云霄,惊起江边一片鸥鹭。
     浓烈的战意与夏日的酷热交织在一起,让空气都为之扭曲。<

第502章 放逐李景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