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李从嘉来到自己的封邑之地仙林镇。
     过年的节日气氛仍在,各级官员已经回到仙林镇上开始工作。
     李从嘉带着吴管家和秋水在工坊中巡查了一圈,看看这几个月的情况。
     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清香、金属的冷冽气息以及纸浆特有的芬芳。
     仿佛是三个不同的世界在这里交织汇聚。
     李从嘉首先来到的是木匠工坊。
     这里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工匠们各司其职,手下的工具如斧、锯、刨子等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木屑翻飞,而后轻轻落在地上。
     一位老匠人正专注地雕刻着一块小小的檀木。
     旁边的年轻学徒们则在认真地模仿着师傅的动作。
     活字印刷术的木模这一年多来,大获成功,木子模使用频率加快,也有些磨损,需要一直雕刻精修。
     还有些人制作着龙骨水车……一旦规模化生产,分工序合作,效率明显提升。
     从零件到组装,一切井然有序。
     接着,李从嘉来到了铁匠工坊。
     这里是力量与火焰的舞台,熊熊燃烧的炉火将整个空间映得通红,热浪滚滚而来。
     锤声此起彼伏,铁锤在铁砧上落下时发出的铿锵声响彻云霄,每一次敲打都是对金属的一次重塑。
     汗水湿透了工匠们的衣衫,但他们脸上的表情却坚定无比。
     火花四溅之中,一件件精美的农具、逐渐成形。
     因为沙模和浇灌铁水的技术的成熟,已经能够制作越来越多的农具。
     铁水浇筑后等待冷却,两侧沙模再分开,就能产生完整的铁犁。
     所有人都被这制造速度给惊讶了!
     最后,他走进了造纸工坊。
     这里相对安静一些,只有偶尔传来的搅动纸浆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从浸泡原料到捞出薄如蝉翼的纸张,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
     洁白的纸张晾晒在架子上,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这里的氛围充满了一种别样的紧张感,生怕一不小心把这个纸张弄破碎。
     李从嘉问道:“现在三个工坊运转还不错,要做好原料管理……”
     三个工坊的管事,都点头答应。
     秋水说道:“主人,现在这三个工坊,铁匠工坊最赚钱,一个月能剩余500两银子,木匠剩余200两,加上造纸坊100两”
     “再加上书斋和其他的收入约有100两。”
     “全部算来一个月能有千两白银。”
     李从嘉被这个数字给惊讶到了。
     因为这个时代铜钱流行,白银不常见,一两白银能买5石粮食。
     5石粮食相当于一名精兵的年俸禄。
     自己一个月就能挣出1000名精兵的年俸。
     想着当初自己带1200民夫出城。
     因为当时的年俸300石,还有些捉襟见肘,左右为难。
     此时看来经济好转了很多。
     铁梨和龙骨水车生产制造的任务有很多,已经开始尝试些其他工具。
     这半年来变化最大的就是造纸工坊,走的时候还没有开始生产。
     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出洁白如雪的宣纸。
     李从佳将三个工坊的管事都召见过来。
     对他们说道:“这段时间生产订单好,所以利润还不错。若是下一阶段任务饱和了,竞争压力大了,可能就会有所下降。”
     秋水等人已经逐渐适应了他的这些词语,生产订单,竞争压力……
     “咱们要不停的研制出新品,还有充分发挥模具的作用,做好了模具才能批量生产,才能有更好

第104章 提纯酒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