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4章 门启通秘境 归者露真容[2/2页]

迁徙的三国城堡 十羚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承受三倍能量传输!”
     黄月英点头:“我可以画能量流转图,确保传输时不会炸。但需魏吴各出三名工匠,一起研习参数——差一分,就会炸。”
     凌统看向曹彰:“吴人擅长感知空间裂隙,可以负责预警。”
     曹彰沉默片刻,终于抬头,目光扫过三人:“若接口真能成,预警真可靠……我可以说服魏王。但有一条,若发现圈套,魏军立刻退出!”
     “一言为定。”诸葛亮伸出手,掌心向上。
     曹彰犹豫了一下,也伸出手,两掌相握时,光幕上的虎龙图腾同时亮起。
     凌统紧随其后,三双手在水晶光幕下交握,三色光芒交织成一道光柱,直冲穹顶的夜明珠,将整个石室照得如同白昼。
     第三节 三国震动 宿命之说起波澜
     光柱散去时,水晶光幕上的星图突然清晰了数倍。三城光点旁,多出一行小字:“岁在甲子,三光同辉,始可启终点”。归位者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终点有母舰残骸,藏着重铸方舟之法。然虚无之隙已侵蚀残骸,能否成功,全看汝等心是否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岁在甲子……”诸葛亮掐指一算,眼中闪过明悟,“距今还有三年。我们有三年时间准备。”他看向众人,“当务之急有三:一,告知各城主,统一航线;二,改良能量接口,确保互通;三,练协作之法,免得到了终点还是各自为战。”
     马钧立刻道:“接口需用星辰玉粉末,我这就带人去甬道刮玉屑!”他招呼身后的魏匠,“带玉凿、玉筛,小心刮,别伤了主脉!”
     黄月英补充:“我会画能量流转图,但参数得三方工匠一起定——魏匠懂金属性,蜀匠懂木属性,吴匠懂火属性,缺一不可。”
     凌统点头:“吴营有三名老工匠,从小随我父亲观星,对能量波动敏感,可来协助。”
     诸事议定,一行人撤离秘境。走出图腾门时,暮色已浓,浮城的琉璃瓦在残阳下泛着血色,竟与光幕上的虚无之隙有几分相似。曹彰回望石门,门楣上的三图腾正缓缓隐去,仿佛从未存在过。
     回到魏营,曹彰即刻求见曹操。曹操听完,手指轻叩案几,案上的“观沧海”竹简被震得微微颤动。“子桓,你怎么看?”他问曹丕。
     曹丕放下酒杯,眼中精光一闪:“归位者之说真假难辨,但虚无之隙的威胁,宁可信其有。若三城能量互通,对我军亦是好事——蜀吴的能量,不也能为我所用?”
     曹操抚须,目光深邃:“你只知其一。若要协作,魏军布防、粮草、核心机密都需与蜀吴共享,风险太大。”
     “但虚无之隙的风险更大。”曹彰上前一步,玄甲的虎头纹在烛火下跳动,“儿臣在光幕上亲眼见子舰能量被吞噬,若不汇合,三年后便是死路一条。”
     曹操沉默良久,终于拿起令箭:“传我令,马钧改接口,许蜀吴工匠入营;郭嘉绘汇合航线,避陨石带;告诉诸葛亮,协作可以,但盟主之位,必须是我大魏的!”
     消息传到蜀营时,诸葛亮正在灯下校订星图。刘备的玉龙玉佩被他放在案上,玉佩的光芒与星图隐隐呼应。“盟主之位?”他轻笑,对姜维道,“曹操想要便给。只要能汇合,名号又算什么?”
     姜维不解:“军师,若魏为盟主,恐会掣肘……”
     “掣肘总比被虚无之隙吞噬好。”诸葛亮拿起玉佩,指尖抚过那道身影的轮廓,“曹操若真敢掣肘,失道寡助的是他。”他提笔回信:“盟主之位可让魏,但重大决策需三方同意,违者共击之。”
     吴营中,孙权对着修复好的测空仪沉思。凌统将光幕影像细说后,他突然拔剑斩断案角:“曹刘想当盟主?没那么容易!”
     周瑜轻抚琴弦,琴声清越:“主公息怒。魏有铁骑,蜀有诸葛,我吴若争盟主,名不正言不顺。不如暂退一步,允魏为盟主,但协议需写明‘三方各掌一钥,缺一则不可动终点。”他看向凌统,“测空仪的共鸣铃,可让黄月英帮忙调,借此拉近与蜀的关系,制衡魏。”
     三方回信在三日后抵达浮城。虽各有算计,却都认可了“协作”的大方向。当曹操的“盟主令”传到蜀吴时,诸葛亮正在与黄月英调试接口参数,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孙权则在城楼上望着蜀魏方向,手中的酒杯晃出了酒花。
     而在三座城堡的市井间,“归位者”“子模块”“虚无之隙”的说法已悄然传开。有人在街头画那道与刘备玉佩相似的身影,说他是“救世主”;有人对着黯淡的能量柱祈祷,求神明保佑;也有人质疑,说这是上位者编造的谎言。
     唯有亲历秘境的士兵们知道,这不是谎言。他们看着城堡核心的能量柱日渐黯淡,看着夜空中偶尔闪过的黑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汇合,尽快抵达终点。
     第四节 归位疑云 终始之谜悬心头
     三个月后,浮城的临时工坊里,烟火日夜不熄。魏匠的铜锤、蜀匠的刻刀、吴匠的凿子,在星辰玉坯上交响,工坊的梁上,挂着三枚核心珠——赤、青、蓝三色光芒交相辉映,映得工匠们的脸上满是期待。
     曹彰常来工坊查看。今日刚进门,就见马钧与黄月英在争参数,脸都红了。“金属性的耐受度必须调高三成!否则传输时会炸!”马钧拍着桌子,油污溅到了他的皂色短打。
     “调高三成,木属性的接口会被压碎!”黄月英也不让步,听风针在玉坯上跳动,“必须各让一步,金二成,木一成五!”
     凌统在一旁调试测空仪,铜针已修复,正稳稳指向玉坯:“按空间波动算,金二成、木一成五是临界点,再高就会引动乱流。”
     马钧盯着测空仪看了半晌,终于哼了一声:“就依你!但炸了可别怨我!”
     黄月英笑了,拿起刻刀:“炸不了。我这‘分力槽能卸一半压力。”
     曹彰看着三人争论,忽然觉得比在秘境中顺眼了许多。他走上前,指着玉坯上的接口:“这玩意儿,真能让三城能量互通?”
     “能!”马钧拍着胸脯,“上个月试过小功率传输,魏营的能量能流到蜀营的灯盏里,亮得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说着,诸葛亮带着姜维走进工坊,手中卷着一张星图:“曹操定了汇合点,在‘七星岩星域,距此两载航程。他想三个月后出发,走‘天枢航线。”
     凌统接过星图,眉头立刻皱起:“天枢航线过‘乱流带,空间极不稳定,测空仪在这里会失灵!”
     “曹操是想试探我们的底。”诸葛亮的羽扇点向星图的另一条线,“我们走‘天玑航线,虽远百里,却平稳。”
     马钧对比着两条航线:“天玑航线的能量补给点多,稳妥。但曹操未必肯……”
     “他会肯的。”诸葛亮微微一笑,“我已让赵云带五千精兵守乱流带边缘,若曹操坚持天枢,便说‘蜀军愿为先锋探路。他多疑,定然不放心让蜀军独掌先机。”
     三日后,曹操的回信果然传来,同意走天玑航线,只是要求魏军居中,蜀军殿后,吴军开路。“他还是不放心。”曹彰看着信,语气无奈。
     “不放心才正常。”诸葛亮将回信放在烛火上,火苗舔舐着信纸,“若他全然信任,反倒可疑了。”
     夜深人静,诸葛亮独自来到封存水晶的石室。三枚核心珠放在石台上,散发着柔和的光。他取出刘备的玉龙玉佩,贴近核心珠——玉佩的光芒与核心珠瞬间相融,光幕竟再次亮起。
     “你究竟是谁?”诸葛亮轻声问,羽扇轻叩石台,“为何与玄德公的玉佩如此像?为何说‘终点亦是起点?”
     光幕上的身影没有回答,只是对着他深深一揖,随后消散,只留下一行新篆:“归位者,归其位也。汝等,亦是归位者。”
     “我们亦是归位者?”诸葛亮喃喃自语,眼中闪过明悟,“难道……重铸方舟后,我们要像你们一样,对抗虚无之隙?”
     石台上的核心珠突然同时亮了起来,映得他的脸庞忽明忽暗。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更天了。他将玉佩收好,羽扇轻摇,走出石室时,天边已泛鱼肚白。
     工坊的烟囱里,青烟依旧袅袅,工匠们的笑骂声隐约传来。诸葛亮望着那道烟,忽然想起归位者驱动母舰冲向裂隙的背影——或许,宿命从来不是被设计的轨迹,而是在绝境中,依然选择向前的勇气。
    喜欢。
  

第134章 门启通秘境 归者露真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