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5章 归位者惊蜀帐 刘玄德藏玄机[2/2页]

迁徙的三国城堡 十羚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鸣时,能引岷江之水倒灌护城河,形成灵能屏障。”
     手札末端,刘备以朱笔写着“归位者,非城也,乃……”字迹戛然而止,墨点晕开如泪,想必是急病发作所致。赵云捏着玉佩的手指骤然收紧,玉质表面竟沁出细密的汗珠,顺着纹路滑落,在掌心聚成“勿言”二字。他想起长坂坡救主时,刘备摔阿斗的那声怒喝,当时先帝怀中的玉佩便微微发烫,隔着锦袍传来灼痛感;又想起章武元年,先帝伐吴前曾独自登上鱼腹浦的八阵图遗址,在乱石堆中一坐三日,期间只留一句“天命不可违,人事不可弃”。
     帐外传来刁斗声,更夫喊着“五更三点”,而赵云掌中的玉佩突然爆发出强光,照亮了手札空白处隐藏的暗纹——那是刘备的掌纹拓印,而掌纹中心,恰是浮城核心区的十二根晶体柱图案,每根晶体柱上都刻着一个名字: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
     第四节 玄机暗藏 玉佩微光映昆仑
     晨曦初透帐幔时,玉佩与浮城残片的共鸣达至顶峰。两者交叠处爆发出琉璃般的金光,在帐内投下全息影像:昆仑母城的青铜巨门缓缓开启,门环上的衔环兽竟生着赵云、张合、甘宁三人的面容,门内站满银甲人,他们掌心的“迁徙指令”与玉佩纹路一一对应,而母城中央的昆仑钥,正缺着与玉佩形制相同的一块,钥匙孔周围刻着十二道凹槽,恰合三国十二位名将的兵器形制。
     “原来如此!”诸葛亮猛地击掌,羽扇指向影像中银甲人身后的石壁浮雕,扇骨与浮雕中的昆仑钥共鸣,发出清越的磬声,“先帝所言的‘昆仑图,恐怕就是这壁画——画中十二座浮城对应十二块‘归位载体,而我等三国城堡,正是载体之一!”赵云望向浮雕,见每块载体都刻着不同图腾:魏都许昌对应饕餮纹,江东建业对应鱼龙纹,而蜀地成都,赫然是玉佩上的夔龙纹,龙尾的“逆鳞”纹与浮雕中浮城引擎的核心完全重合,每片鳞甲都对应着成都的一条街巷。
     “那黑影警告‘勿触逆鳞,”赵云抚摸着玉佩上冰凉的逆鳞纹,只觉一股暖流自掌心涌入丹田,脑海中闪过黑影瞳孔的螺旋纹,那纹路竟与玉佩穿孔的内壁刻痕一致,“莫非是指载体若与昆仑钥共鸣,便会启动归位程序?”话音未落,影像中的银甲人突然将玉佩形状的钥匙嵌入昆仑钥,整座母城剧烈震颤,十二座浮城同时发出灵能脉冲,将各自的载体——三国城堡——缓缓托起,城中的屋舍、城墙、甚至百姓都如皮影般悬浮空中,长安街的叫卖声、许昌宫的编钟声、建业港的渔歌声,都在灵能脉冲中化作光点,汇入浮城核心。
     诸葛亮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羽扇柄在掌心压出深痕,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若归位意味着城堡脱离大地,那城中百姓、万千士卒……”他不敢再说下去,帐外传来震耳欲聋的兵器振鸣声,蜀营的长枪、弩箭皆自行出鞘,枪尖弩牙齐刷刷指向西北浮城,而旌旗竟自行卷成螺旋状,旗面上的“蜀”字被灵能脉冲扭曲,渐渐化作“归”字,每一笔都像活蛇般游动。
     赵云握紧亮银枪的手指骤然发力,枪尖的微缩水晶与胸口玉佩同时爆发出幽蓝光芒。两束光流在空中交织成螺旋纹,映出刘备临终前的面容——先帝卧于白帝城龙榻,病容枯槁却眼含微光,唇角扬起的笑意里,释然如长江东去,深忧似巫山云雾。那笑容震颤着赵云的心神,枪尖水晶随之剧震,竟将七年前先帝榻前的烛泪虚影都映了出来:彼时烛火明明灭灭,先帝指甲在玉佩上划出细响,恰与此刻浮城引擎的脉冲声同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帝为何隐瞒?”赵云的声音撞在帐壁上,震得悬挂的八阵图沙盘簌簌落砂。他掌心的玉佩突然发烫,嵌在龙睛处的晶核迸出细碎光点,如星屑般溅落在案。那些晶粉落地时竟聚成“时机未到”四字,每个笔画都像活物般蠕动,最终化作先帝常用的朱笔字迹。诸葛亮拾起案上泛着金属光泽的《巴蜀图语》,指尖刚触到巨人胸口的螺旋纹,书页突然渗出一滴金水,在竹纤维间晕开先帝的头像——年轻时的刘备立于涿县老宅枯井旁,手中正捧着半块玉佩,井中倒影赫然是浮城的雏形。
     “子龙可还记得,”诸葛亮的羽扇轻扫过书页,金水头像随扇风流转,“先帝入蜀时曾言‘欲成大事,需顺天时。”羽扇停在巨人胸口的螺旋纹上,那里突然浮现出细密的铭文:“归位者,非城之迁徙,乃文明之更迭。”诸葛亮的指节叩击竹简,发出编钟般的鸣响:“若三国城堡归位昆仑,城中百姓的乡音、田亩的桑麻、乃至诸子的典籍,恐都将被上古神城的灵能同化。”
     帐外的晨雾突然化作金纱,透过帐幔照在玉佩上。赵云望见玉佩穿孔中映出的昆仑钥,正随着朝阳升起而缓缓转动。齿轮每咬合一度,蜀营的兵器便发出更响的共鸣——长枪振鸣如龙吟,弩机震颤似虎啸,连甲叶的摩擦声都汇成苍凉的古调。他突然想起长坂坡救主时,刘备摔阿斗的怒喝里藏着的深意:当时先帝怀中的玉佩必已预知今日,却因“时机未到”而缄默。
     诸葛亮用羽扇轻敲玉佩,玉鸣与昆仑钥的转动声融为一体。影像角落的年轻刘备忽然抬手,将半块玉佩嵌入城门——那城门匾额上的“归位者”三字突然爆发出强光,匾额边缘的纹饰如活物舒展,竟是赵云枪尖水晶的放大版:十二道螺旋纹对应十二时辰,每道纹路里都锁着三国名将的兵器虚影。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化作阳刚齿纹,张飞的丈八蛇矛凝成阴柔倒钩,而赵云的亮银枪,则在钥匙柄上化作点睛的龙首。
     “先帝留玉,既是预警,亦是伏笔。”诸葛亮的羽扇指向影像中缓缓闭合的母城巨门,门隙间漏出的金光里,隐约可见刘备晚年的身影站在锦官城角楼,手中玉佩与浮城核心的晶体柱共鸣。赵云这才惊觉,先帝当年改造的角楼地基,其星图刻痕恰如一把钥匙的阴纹,而浮城引擎正是对应的阳纹,两者相扣之日,便是归位启动之时。
     晨雾渐散,西北方的浮城在朝阳中若隐若现,城心观测塔的幽光与玉佩交相辉映。赵云低头望向掌心的玉佩,见穿孔中的昆仑钥已转过三圈,每圈都让蜀营兵器的共鸣声拔高一度,如同为万古变局奏响序曲。他忽然明白先帝笑容中的释然——原来归位并非终结,而是文明在灵能共鸣中的涅盘,而那枚玉佩,正是刘备为三国留下的一线生机,等待着在天地倾侧之际,划出逆转天命的弧光。
    喜欢。
  

第125章 归位者惊蜀帐 刘玄德藏玄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