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8章 武侯布星棺 仲达化魔柱下[2/2页]

迁徙的三国城堡 十羚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话音未落,盘古残魂化作万千光点,融入人间各处——有的落入五丈原的汉魂幡角,有的沉入流沙河底,有的钻进姜维的羽毛扇,还有的停在孙悟空的金箍棒尖,化作一颗永不熄灭的星火。
     雷音寺彻底崩塌,如来法相退回西方极乐,临走前留下一句谶语:“因果链裂,魔佛同体,当那‘业障之子睁开眼时,便是新劫开始之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悟空望着手中的金箍棒,棒身上清晰映出“齐天大圣”与“魔天大圣”两个倒影。沙僧捡起琉璃盏残片,碎片中映出玉女转世的画面——她在一户农家出生,啼哭声响彻天地,惊飞了檐角的乌鸦。
     洛阳废墟中,司马昭望着手中的青釭剑,剑身上“孟德”二字突然褪去,露出新刻的“公平”二字。他抬头望向五丈原方向,只见一道金光划破天际,那是诸葛亮的残魂最后一次巡视汉家山河。
     第四节 星棺永夜武侯魂散遗幡照汉
     五丈原的星棺阵化作齑粉,诸葛亮的残魂却未消散。他骑着赵云残魂所化的白马,踏过祁山栈道,看见守关士兵衣上的“汉”字补丁,听见村落里孩童背诵《出师表》的声音。
     “丞相,看这汉中麦田...”赵云虚影抬手,麦浪中隐约可见八阵图纹路,“当年您教百姓屯田时,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这些麦苗,竟成了汉家气数的根脉。”
     诸葛亮轻抚麦穗,指尖掠过的地方,麦芒竟化作青釭剑的形状:“子龙可知,亮为何坚持北伐?非为穷兵黩武,是怕这‘汉字,被岁月磨成史书里的一个符号。”
     他们路过定军山,黄忠的祠庙前跪着几个老卒,正在用浑浊的眼睛擦拭石像。诸葛亮想开口安慰,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已传不出残魂之外。直到看见成都丞相祠堂前,百姓自发摆上的馒头(武侯馒头)和孔明灯,他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姜维在星棺废墟中找到汉魂幡角时,幡角正被一只玄鸟衔着,往成都方向飞去。他追上玄鸟,发现幡角上的“汉”字已与盘古残魂的光点融合,变成一个旋转的阴阳鱼,阴鱼为“汉”,阳鱼为“民”。
     “丞相,您终究参透了天道...”他将幡角系在剑柄,忽然听见诸葛亮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伯约啊,世人皆道我忠君,却不知我忠的是‘汉字背后的万家灯火。昔年在隆中,我观天象见紫微垣暗弱,却见天市垣(主人间市井)光芒大盛,便知真正的天道,在民心之中。”
     姜维抬头望向天际,二十八宿虽灭,却有无数新星升起,每一颗都映着人间的灯火。他忽然明白,丞相的星棺阵从来不是为了续汉祚,而是为了点燃凡人心中的“汉”字火种。
     在南中七擒孟获的旧址,一颗黑色种子正在破土而出。它吸收着山民对苛税的怨气、士兵对战争的恐惧、妇人对离别的哀愁,渐渐长成一株参天大树,树冠上挂满了写着“因果”的灯笼。
     树下站着一个青衣小童,手里拿着司马懿的残魂碎片,正对着月亮吟唱:“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人间,终究还是需要一个新的天道啊...”
     流沙河底,沙僧用琉璃盏残片拼出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出玉女的今生——她正在河边浣纱,腰间系着一块刻着“汉”字的玉佩。沙僧笑了,他知道,下一个轮回,他们终将在真正公平的世道里重逢。
     建安二十六年秋,姜维在成都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他手持汉魂幡角,幡角所指之处,百姓纷纷举起写有“汉”字的灯笼,宛如漫天星斗。
     “丞相,您看...”他对着天空低语,“这不是您当年在七星灯阵中看见的景象吗?原来汉家气数,从来不在星棺里,不在灵核中,而在这千万盏人间灯火里。”
     远处传来马蹄声,仿佛有一支看不见的军队正踏光而来。为首的白马银枪将军勒马回望,嘴角带着二十年前长坂坡的笑意。姜维知道,那是赵云的英魂,也是千万忠烈的化身,他们永远守护着这“汉”字底下的山河。
     秋风掠过祠堂的老柏,柏叶落在《出师表》石刻上,遮住了“鞠躬尽瘁”四字,却露出“死而后已”的下半句。阳光穿过叶隙,在地上织出一张星图——那是诸葛亮用一生心血,为后世凡人写下的天道新篇。
    喜欢。
  

第58章 武侯布星棺 仲达化魔柱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