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要百辆马车转运,京畿驿道的车马行,定有记录!34; 他转向孙谦的心腹,厉声道:34;你前夜在崇文坊 39; 悦来客栈 39; 见过李福,对不对?他身边跟着个跛脚的缇骑,是去年从镇刑司调来的郑七,左目有疤,去年因私放死囚被李嵩保下来的!34;
那心腹 34;扑通34; 跪倒,膝头撞在青砖上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鸽子。他抖着从怀里掏出块玉佩,是李福给的信物:34;是... 是!李福给了小的五十两银子,让小的把粮车往城南别院送... 那里的地窖能藏百辆马车,是李大人去年买下的私产!34; 李嵩的脸瞬间灰败,却仍强撑着喊道:34;血口喷人!那别院是用来存放赈灾粮的,何来私藏一说?34; 岳峰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34;陛下可查镇刑司的户籍册,郑七左目之疤,是永熙年间在大同卫私贩军粮被抓,李嵩用烙铁烫的 —— 那疤痕形状,与大同卫狱档记载分毫不差。34;
萧桓的指节在案上捏得发白,他想起元兴帝萧珏当年定的规矩:34;凡私劫军粮者,斩立决,家产入官。34; 御座下的金砖被龙靴碾出细痕,像是在碾碎什么。34;李德全,34; 他突然起身,龙袍的下摆扫过兵器账,34;传旨玄夜卫,包围李府城南别院!谢渊,带风宪司查地窖 —— 若搜不出粮车,你提头来见!34; 李嵩瘫坐在地,望着岳峰眼中的寒意,突然明白这场劫粮案,劫的不仅是粮草,更是他自己的性命。
地窖的铁门被撞开时,五千石粮正码得整整齐齐,麻袋上的 34;大同卫34; 印记还沾着黑风口的雪。郑七被按在粮堆上时,跛脚在麻袋上蹬出个洞,小米流出来,埋住他靴底的青石板灰。谢渊从麻袋里翻出本册子,是镇刑司的 34;销赃账34;:34;正月十五,劫粮五千石,李大人得六成,余者分与缇骑... 郑七,透骨钉十枚,赏银二十两。34; 墨迹未干,纸角还粘着李府特制的香灰。
岳峰站在粮堆前,望着郑七耳后熟悉的月牙疤 —— 是李谟旧部的烙印,当年他在大同卫审过同款犯人。他突然想起周毅的密信 34;撑不过十日34;,此刻距最后期限,只剩三日。34;沈炼,34; 他声音发哑,喉结滚得像吞了石头,34;组织民夫运粮,昼夜兼程 —— 就算爬,也要爬到宁武关。34; 沈炼点头时,看见他袖中露出半截家族誓书,岳忠血书的 34;守关34; 二字,正对着麻袋上的 34;嵩34; 字,像在无声嘶吼。
萧桓在城南别院里看着那堆粮食,突然将 34;北元袭扰34; 的塘报扔进火盆。火星舔舐纸页时,他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话:34;最险的不是北境的狼,是内宅的蛇。34; 李德全捧着新拟的罪己诏凑上前:34;陛下,可写 39; 用人不察,致有此劫 39;...34; 萧桓挥手打翻他的托盘,墨汁溅在粮袋上,晕出片漆黑:34;不写。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吴的粮食,是用来养忠良的,不是喂豺狼的。34;
三日后,运粮队抵达宁武关时,周毅正率残卒与北元巷战。士兵们看见粮车,突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手中的断刀举得老高。周毅靠在城墙上,望着粮袋上的 34;大同卫34; 印记,突然笑了,血沫从嘴角淌下来:34;告诉岳将军,关... 守住了...34; 他怀里的和璧碎玉,与岳峰那半枚,在阳光下终于拼出完整的 34;忠34; 字。
片尾
《大吴史?食货志》续载:34; 朔州劫粮案,三法司会鞫三月,得镇刑司兵器账、李福供词、黑风口玄铁令牌诸证,鞫实李嵩主谋,缇骑郑某等二十三人具体行事。德佑三十三年夏,李嵩弃市于西市,临刑前犹呼 39; 岳峰误我 39;,观者掷瓦砾击其首,尸三日无人收。查抄家产计黄金三百两、绢帛千匹,悉发宁武关充饷,边军见之,皆哭祭周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谦坐 39; 捏报军情、通同舞弊 39;,夺爵贬戍辽东安乐州,行至山海关时,见边卒负冰前行,叹曰 39; 我今日始知粮之重 39;,遂以私财购麦五百石献军,后病死于戍所。
帝命谢渊领风宪司重订《边粮转运律》,凡十二条,载明 39; 粮车起运需三印:卫所印验军户、风宪司印核途程、玄夜卫印护关隘;每三十里设驿铺登记,误期一日杖八十,失粮一石斩 39;。后德佑朝十七载,边粮转运无敢有私劫者。
岳峰复掌兵符后,镇宣府十载,每秋阅边必至宁武关,携周毅所留半玉祭于关墙,语左右曰:39; 此玉裂时,五千石粮正焚于黑风口,今日玉合,粮道方安。39; 周毅弟周泰收其兄遗骸,葬于关下,碑题 39; 一粒米,一条命 39;。34;
卷尾
《大吴史?论》曰:34; 朔州劫粮一案,剥视之,乃大吴中世 39; 法纪弛废、官邪横行 39; 之缩影也。李嵩以首辅之尊,假镇刑司之权,役缇骑如爪牙,视边粮如私产,其计之狠,在明知宁武关 39; 断粮即破 39;,偏要于黑风口扼其喉;其心之毒,在构陷岳峰不成,竟欲借北元之手屠尽守关将士,以成 39; 通敌 39; 铁案。
当是时,谢渊以风宪司六品御史,抗首辅、鞫缇骑,手背为李嵩所伤,血溅卷宗而词气愈厉,终得兵器账为铁证 —— 此非独勇也,盖其深晓 39; 粮断则边溃,边溃则国危 39; 之理。沈炼率玄夜卫围镇刑司缇骑营,搜出未及销赃的粮车轴记,与朔州劫痕严丝合缝,其执法之坚,在不避李嵩门生故吏之怨。岳峰困于会同馆,犹能密遣旧部追踪粮踪,虽麦饼蘸雪水充饥,而护关之心未尝稍减 —— 此数子者,固社稷之藩篱也。
夫边军守国门,粮草守边军,法纪守粮草。德佑朝之险,不在北元之强,而在中枢有 39; 噬粮之蠹 39;;其幸,不在天堑之固,而在朝堂有 39; 护粮之臣 39;。观此案前后,《边粮转运律》之订,非仅补制度之缺,实乃重塑 39; 君臣相保 39; 之信 —— 岳峰复符时,帝亲书 39; 守粮如守国 39; 五字赐之,盖已悟 39; 疑则溃,信则固 39; 之道。
后世论者谓 39; 德佑中兴,始于朔州 39;,非虚言也。自此案后,风宪司查粮之权日重,玄夜卫护运之责日专,边将得免 39; 乏粮而罪 39; 之苦。由此观之,一时之劫粮,竟成百年之利 —— 可见国之弊,不在祸发之烈,而在能否以祸为镜,刮骨疗毒。若夫讳疾忌医,纵奸养佞,则一粒米之微,亦可倾大厦之基,可不慎哉!34;
喜欢。
第499章 瘦卒扶疮望乡哭,甲上霜凝泪作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