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队,老弱守粮道,精壮随我驻雁门,张迁要监军,就让他守粮道 —— 他总不能在粮堆上罗织罪名。34; 谢渊看着策书上的朱批,突然明白,岳峰早已把退路算好了。
张迁带着缇骑抵达宣府大营时,岳峰正在校场练兵。寒风里,那些老弱士兵哆哆嗦嗦地举着刀,张迁在高台上冷笑:34;岳将军带这样的兵,也敢说守雁门?34; 岳峰转身,甲胄上的雪沫簌簌落下:34;张监军若有良策,不妨指教。34; 张迁从袖中掏出份文书:34;不敢。只是镇刑司令,每日需报三次军情,详述士兵言行 —— 这是今早的名单,有五十人被指 39; 私语怨怼 39;,该如何处置?34;
岳峰扫过名单,上面多是阳曲卫幸存的士兵。34;他们在说阳曲卫的死难者。34; 他声音平静,34;张监军若要处置,先处置我 —— 是我让他们说的,要记住弟兄们是怎么死的。34; 张迁没想到他如此强硬,手指在文书上掐出褶皱:34;岳将军这是抗命?34; 岳峰突然提高声音,让全场士兵都能听见:34;我抗的是误国的命!若张监军只想拿弟兄们的血染红顶子,尽管来试!34;
士兵们的呐喊震落了校场边的积雪,张迁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却只能攥紧文书退下 —— 他终于明白,这个在午门跪了三日的将军,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萧桓在御书房看着张迁的密报,上面写着 34;岳峰骄横,不听节制34;。他将密报推给李德全,指尖敲着案上的两份奏疏:一份是岳峰的《雁门布防图》,标注得密密麻麻;一份是谢渊的《监军弊端疏》,列举了镇刑司监军的十七条罪状。34;你说,岳峰会不会反?34; 他突然问,声音轻得像叹息。
李德全赶紧磕头:34;陛下圣明,岳峰不过是仗着陛下宽容 —— 有张迁在,他翻不了天。34; 萧桓却拿起永熙帝的《边策》,翻到 34;疑人不用,用人不疑34; 那页,墨迹已有些模糊。34;当年元兴帝靖难,若不是建文帝处处掣肘,何至于失国?34; 他望着窗外的雪,34;可李嵩说的也对,边将权重,终是隐患...34;
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像个解不开的结。
谢渊在朝堂上弹劾张迁时,双手举着粮道账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账簿被风宪司的朱笔勾得密密麻麻,每一页都标注着 34;宣府粮车转大同卫34; 的记录,墨迹旁还粘着粮商的手印。34;镇刑司监军张迁,至雁门未满三月,将宣府存粮五千石转卖大同卫,每石加价三成,致使雁门守军日食一餐!34; 他将账册 34;啪34; 地摔在李嵩面前,纸页间滑出张迁与大同卫指挥使的密信,信末盖着两方私印,34;这就是李大人说的 39; 帮陛下分忧 39;?信中写 39; 待岳峰兵疲,即奏请陛下易帅 39;,敢问这也是分忧?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嵩俯身拾起密信,指尖在印泥上捻了捻,突然冷笑:34;谢御史怎知不是岳峰故意刁难监军?张迁初至边地,欲整饬粮务,难免触动旧人利益。34; 他扬手将信掷回,34;再说这账册,风宪司既掌监察,为何早不查晚不查,偏等岳将军兵困之时才拿出?依老夫看,是谢御史与岳峰串通,借粮事攻讦镇刑司!34;
34;李嵩!34; 谢渊气得浑身发抖,从袖中甩出雁门士兵的血书,34;这是昨夜刚到的急报,士兵周小五饿毙于城头,死前在城砖上刻 39; 粮39; 字!张迁扣下的不仅是粮,是人命!34; 他转向萧桓,叩首时额头撞得金砖发响,34;陛下,宣德三年祖制明载,监军不得干预粮草,张迁此举违逆祖制,李嵩包庇纵容,皆当严惩!34;
李嵩的党羽、吏部尚书赵文华突然出列:34;谢御史血口喷人!张迁乃陛下亲派,岂能因片言只语问罪?依臣看,是风宪司越权查核镇刑司事务,破坏中枢制衡!34; 户部侍郎刘敬紧随其后:34;雁门存粮本就不足,岳峰不善调度,反怪监军,实乃无能!34;
朝堂顿时分成两派,争执声浪几乎掀翻殿顶。老臣们垂首不语,年轻御史欲言又止,唯有李德全在萧桓耳边低语:34;陛下,谢渊与岳峰结党,恐对朝廷不利。34;
萧桓突然拍案,龙椅扶手的雕纹被震得簌簌掉渣:34;够了!34; 他的目光扫过争吵的群臣,最终落在案上的《永熙祖训》上,那页 34;监军互制34; 的条目已被翻得起毛。34;传旨,张迁调回镇刑司,杖四十,贬戍辽东!34; 殿内瞬间安静,连烛火都似凝固了,34;改派玄夜卫指挥使沈炼与风宪司御史林文共为监军 —— 以后边军监军,需两司制衡,文牍需两方会签,不得由一司独掌。34;
谢渊刚要谢恩,萧桓却抬手止住:34;岳峰仍领一万兵,粮饷由户部按月直拨,若冬防无虞,明年开春再议增兵。34;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34;退朝。34;
散朝时,谢渊与李嵩在丹陛擦肩而过,李嵩低声淬了句 34;走着瞧34;,怨毒的眼神像冰锥扎过来。谢渊望着宫墙上盘旋的寒鸦,突然明白这场博弈没有赢家 —— 萧桓既要守住边关,又要防着忠臣拥兵,就像在薄冰上行走,每一步都踩着心惊。
岳峰在雁门接到改派监军的圣旨时,正与士兵们一起修补城墙。寒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他手里的夯土锤冻得发僵。沈炼带着风宪司的林文赶来,身后的粮车正在卸粮,麻袋上的 34;宣府卫34; 火漆完好无损,拆袋时滚落的麦粒还带着新麦的清香。34;陛下终究是信你的。34; 沈炼拍着他的肩,甲胄相撞的声音在关隘间回荡,震落了城砖上的残雪。
岳峰望着远处的漠北,周毅的半玉在怀里发烫,裂纹处仿佛还能摸到当年的血温。34;不是信我,34; 他低声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34;是信这万里江山。34;
他转身登上城楼,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城墙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一道绵延的脊梁。远处的胡笳声隐约传来,带着北地的苍凉。他突然拔出刀,刀身在残阳里闪着冷光,像一道劈开迷雾的闪电。34;传我将令,今夜饱餐,明日卯时练兵 ——34; 他的声音在关隘间炸开,惊得城角的寒鸦扑棱棱飞起,34;咱们守的不是谁的旨意,是身后的家国!34;
士兵们的呐喊声漫过城墙,与风声、胡笳声交织在一起,在雁门关上空久久回荡。
片尾
《大吴史?兵志》载:34; 德佑十三年冬,岳峰以万兵守雁门,也先犯边三次,皆败走。监军制度经谢渊奏请,改为 39; 风宪司掌监察、玄夜卫掌弹压 39;,镇刑司不得干预,边将始得专事防务。
张迁以 39; 倒卖军粮 39; 罪下狱,供出李嵩指使事,帝虽未深究,然镇刑司权势渐衰。
岳峰在雁门筑 39; 忠魂祠 39;,将阳曲卫死难者姓名刻于碑上,每逢祭日,必率将士哭祭,曰 39; 此监军所不能禁者 39;。34;
卷尾
《大吴史?论》曰:34; 德佑十三年之增兵,见帝之深虑,亦见帝之犹疑。萧桓既知岳峰之忠,又不能去李嵩之党,故以 39; 增兵 39; 示恩,以 39; 监军 39; 设防,实乃权宜之计。
夫君臣相得,如鱼水也;君臣相疑,如冰火也。岳峰伏阙三日,雪夜叩宫,非为争兵,实为争信;萧桓许兵而设监军,非不信岳峰,实不信群臣。当是时,若谢渊不劾张迁之奸,沈炼不持制衡之策,则雁门之防危矣。
观历代边患,非独外敌之强,亦由内制之繁。监军之设,本为防弊,然寄权于奸佞,则成掣肘之具。故曰:防奸不在设官,在任人;任人不在多术,在诚心。萧桓之失,在诚心不足;其幸,在终能纳谏。此可为后世君臣戒。34;
喜欢。
第502章 军书夜至须监印,帅帐空悬旧虎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