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疤横亘玉面。34;带着,34; 帝王将玉佩塞进谢渊手中,声音发哑,34;当年在砖窑火场,老周头用这玉抵住朕心口,说 39; 王爷,匠人血是热的,律法也得是热的 39;。34; 玉佩的裂纹划过谢渊掌心,恍若触到运河沉尸身上的鞭痕,七年前的血腥气突然漫上喉头。
长亭外,三千羽林卫的甲胄在雾中若隐若现。萧栎递过缰绳的手顿了顿,低声道:34;魏王府地基下的匠人骨殖,河套的老匠人们都记着数。34; 他望向谢渊的目光里,有河套风雪的凛冽,更有御花园初见时的清澈 —— 那时谢渊蹲在假山下刻线轴,说 34;匠人不该是断线风筝34;,而他,第一次知道世上有人把匠人命运看得比官帽更重。
片尾
申时三刻,卢沟桥的石狮子浸在落日余晖里。谢渊独坐桥边,手中的印匣沉甸甸的,像压着千万块匠人烧的砖。他摸出永熙帝给的残玉,裂纹处竟泛着淡红,恍若当年老周头掌心的血渗进了玉纹。远处漕船的号子声传来,与七年前在运河听见的一模一样,只是如今每声号子末尾,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音 —— 那是匠人在暗夜里盼着御史的暗号。
34;大人,34; 亲卫呈上信件,封口的獬豸暗记让谢渊心口一紧,34;王爷说,江南水匪巢穴在魏王府沉尸的河湾。34; 展开信纸,34;匠人王七的妻子,在桥头等您三年了34; 几字刺得他眼眶发疼。七年前的场景突然清晰:王七在漕船底舱,用断指在他官服上按出血手印,说 34;御史大人,我儿子才五岁,别让他也断指...34;
暮色中的卢沟桥水汽氤氲,谢渊望着印匣上的獬豸纹,忽然明白萧栎说的 34;铁骨冰心34;:铁骨是匠人断指后仍要刻砖的硬气,冰心是律法历经血污仍要澄清的纯粹。他轻抚印匣边缘,仿佛触到了老匠人李三的指纹 —— 那个在砖坯刻下 34;谢34; 字的老人,尸体至今未寻到,只在运河底留着半块带血的砖。
更鼓初响时,车队碾过青石板。谢渊将残玉系在剑穗上,玉佩裂纹与剑鞘划痕恰好相扣,像极了匠人与御史的命运:他护着匠人刻砖,匠人护着他查案,彼此交叠的伤痕,都是律法征程的印记。前方的路在暮色中延伸,他知道每一步都踩着匠人血税铺就的砖石,每阵夜风都带着未竟的冤屈,但他不能停 —— 因为永熙帝眼中的愧疚,是泰昌帝血谏的延续;萧栎手中的风筝,是匠人未断的盼头;而他自己,早已不是单枪匹马的御史,而是千万匠人用断指系紧的风筝线。
夜露沾湿衣襟时,谢渊忽然听见远处砖窑传来隐隐的敲击声。抬眼望去,火光通明的窑厂外,无数火星腾空而起,像极了当年砖窑匠人举着松明火把送他启程。那些火光不是窑火,是匠人用断指血点燃的灯,照亮他走向江南的路,也照亮大吴律法的明天 —— 只要还有匠人在刻砖,在摇橹,在盼着公道,他手中的印匣就永远带着体温,心中的冰心就永远不会蒙尘。
喜欢。
第179章 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