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2章 崇仁坊的朗朗书声[2/2页]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逸辰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尔等理应趋步上前,恭谨聆听,不可因任何俗物而有片刻迁延。记住了吗?”
     “记住啦——”孩子们拖长了声音回答,但那闪烁的眼神里,显然对“域外戏言”比对“恭谨聆听”更感兴趣。
     课程还在继续。
     徐夫子又讲到“冬则温,夏则凊”。
     他提问:“哪位小娘子能说说,这是何意?”
     一个穿着粉色襦裙,梳着两个可爱发髻的小女孩举起了手。
     “李小娘子,你来说。”
     “夫子,”小女孩站起来,声音甜糯,“就是冬天要让爸爸妈妈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我知道!冬天可以开暖气,夏天可以开空调!还可以给妈妈买哈根达斯!”
     这个回答,显然比刚才的“王者荣耀”要靠谱得多,也温馨得多。
     徐夫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连点头:“善!此言甚善!虽器物不同,其孝心一也。李小娘子,坐。”
     窗外的李妈妈,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手机镜头对准女儿,满满的都是爱意。
     一个小时的“大唐启蒙课”就在这样时而滑稽、时而温馨的气氛中进行着。孩子们从最初的好奇和拘谨,到后来的彻底放飞自我,用他们天马行空的现代思维,不断冲击着这位“古代夫子”的知识体系。
     他们会问“为什么不能用电脑查字典”,会讨论“李白和杜甫谁的粉丝更多”,甚至还有一个孩子认真地建议夫子,应该开一个直播间,让更多人来听他讲课,礼物肯定刷得飞起。
     面对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徐夫子总能以他那半文半白的语言,巧妙地化解,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又用一种符合逻辑的、古人的视角来解释,把一场古代文化课,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时空思想碰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课程的最后,是描红环节。
     每个孩子都拿到了一张印有《静夜思》的宣纸,他们需要用毛笔蘸着墨,一笔一划地在红色的字迹上进行描摹。
     这一次,没有孩子再调皮。
     他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握着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些笨拙的毛笔,认真地对着宣纸上的每一个笔画。有的孩子把墨汁滴到了纸上,急得快要哭出来;有的孩子则写得有模有样,引来徐夫子的一声称赞。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孩子们专注的小脸上,也照亮了他们笔下那一个个传承千年的方块字。
     窗外,原本充满欢笑的家长们,此刻也都安静了下来。他们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看着自己的孩子,穿着古人的衣服,用着古人的文具,书写着古人的诗篇。
     那一瞬间,一种奇妙的感动涌上心头。
     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一次体验。更是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一种血脉的连接。
     “咔嚓。”一位父亲按下了快门,将这幅画面定格。他轻声对身旁的妻子说:“这张照片得洗出来,好好存着。等他长大了,告诉他,他的童年,曾经真实地触摸过大唐的风雅。”
     悠扬的下课钟声响起,孩子们欢呼着冲出学堂,扑向各自的父母,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刚才的趣事。
     而那间小小的私塾里,朗朗的读书声仿佛还未散去,与崇仁坊里传来的车马声、叫卖声、丝竹声融为一体,共同谱写着这盛世长安的繁华乐章,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每一颗被深深打动的心。
    喜欢。
  

第432章 崇仁坊的朗朗书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