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章 好家伙,你这比武汉会战还热闹[2/2页]

双穿亮剑:小七八千玩得欢 八千和七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稀稀拉拉地走上岗位。
     他们一边伸着懒腰,张大嘴巴打着哈欠,睡眼惺忪,对即将到来的变故毫无察觉。
     就在这时,一阵细微却又密集的声响,从朦胧的晨曦中悠悠传来。
     那是锹镐与泥土碰撞发出的“咔嚓咔嚓”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恰似春日里蚕儿吞噬桑叶,细微却又透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点点钻进鬼子们的耳朵里。
     “这是什么情况?”
     有鬼子疑惑地嘟囔着,原本漫不经心的眼神中,渐渐浮现出一丝不安。
     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晨曦慢慢消散,保城内外的景象就此清晰呈现。
     这一看,可把城里的鬼子和伪军惊得合不拢嘴,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
     只见城外已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城门外一里远的地方,一座座人工堆砌而成的“高山”拔地而起,山顶上一门门“巨炮”威风凛凛地矗立着,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城内,透着十足的压迫感。
     山后的壕沟蜿蜒曲折,如同一群蛰伏的巨蟒,正逐渐向着彼此延伸、合拢。
     再往更远处望去,密密麻麻全是忙碌的人群,有的在奋力挖掘战壕,有的在精心修筑工事,还有的在烧水做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风中烈烈招展,锣鼓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战斗景象。
     鬼子和伪军们瞪大了眼睛,仔细数着对方的旗号,这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居然是八路军的五个旅、十八个团!
     而那高高竖起的巨炮,粗略看去,竟有四五百门之多!
     驻守保城的鬼子不过一个大队,拢共600人,再加上两个团的伪军,也就1000人左右。
     面对眼前这铺天盖地的八路军部队和密密麻麻的大炮,无论是伪军还是鬼子,都吓得脸色惨白如纸,双腿止不住地打哆嗦。
     不少伪军更是吓得当场失禁,裤子湿漉漉的一片,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
     “就为了一个小小的县城,八路军居然来了这么多人!还有数百门的大炮!你至于吗?啊?至于吗?”
     其实,这四百多门所谓的“巨炮”,是小七从现代学来的巧妙法子,用榆木制成的榆木炮,这可是她的秘密武器。
     制作时,先挑选木质坚硬的榆树树干,将其精准锯倒后,截取一段最为合适的部分,再把它一劈两半。
     接着,用凿斧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把中间掏空成槽,然后镶上铁皮或铁管当作炮膛。
     等这一切完成后,把两半块严丝合缝地合起来,用铁丝或铁箍一圈圈紧紧绑扎牢固,在炮身尾部钻出安装导火索的小孔,最后装上用以稳定炮身的支架。
     如此一番工序下来,一门口径达200mm的“巨炮”便制作完成了。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为了围困鬼子县城,小七带领战士们一鼓作气,准备了四百多门这样的榆木炮,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然而,这榆木炮虽看着唬人,实际作用却有些局限。
     它的射程非常有限,短的只有两百米,长的也不过三百米,发射的弹药还是普通的石子石块,杀伤力实在有限,主要也就只能起到阻拦鬼子的作用,想要靠它攻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鬼子大队长井上雄二,望着城外这令人胆寒的场景,脸色阴沉得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一边心急如焚地命令通讯分队向上级发报求援,一边咬咬牙,下令一个营的伪军外出侦查情况,试图弄清楚八路军的真实意图。
     一个营100多号伪军,在鬼子黑洞洞的机枪威吓下,哆哆嗦嗦、战战兢兢地走出了城门。
     他们没走多远,就碰上了小七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见面礼”——子母连环蝎子雷!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伪军,一脚踩空,只听“轰轰轰……”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瞬间响起,几十颗地雷在伪军队伍里接二连三地炸开。刹那间,硝烟弥漫,血肉横飞,100多伪军当场就被炸得死伤大半,侥幸没死的,也吓得瘫倒在地,哭爹喊娘。
     土山上的小七,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嘴角的说道:“虽然黑火药威力不够,但架不住咱量大管饱!哈哈哈,困死这帮狗日的!”
     没错,小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强攻县城,她的主要目的就是围困加练兵!
     对,就是要把这些小鬼子死死困在这里,一个月不行,那就三个月!
     反正小七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就陪着小鬼子慢慢的玩。
     至于鬼子可能派来的援军,小七也早有安排,派出了两个旅的部队前去拦截。
     沿途的防御工事做得那叫一个扎实,战壕一道接着一道,地雷一颗挨着一颗。
     小七放话了,道路有多长,她的防御就有多长,主打一个弹性防御策略,同时还能顺带练兵,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世事总是充满变数,让人难以捉摸。
     小七根本没想拿下保城,可总会有惊喜发生。
     老人团里几位自称风水大师的人,带着罗盘煞有介事地比划了好一阵子,随后便指挥着众人秘密掘进,扬言要挖断保城的“龙脉”。
     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三天,这几个小老头就满脸兴奋,一路小跑着来找小七报喜,声称已经成功挖断了“龙脉”。
     小七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带着人巧妙地引走了保城地下水的水源。
     得知这个消息,小七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当场拍着胸脯保证:“这几个小老头,每人奖励一头大肥猪!”
     小七笑得合不拢嘴,心里盘算着,人没食物能撑七天,可没水喝,三天都熬不过去。这下好了,拿下保城有十足的希望了!
     信心满满的小七立即着手调整作战部署。
     她将部队里的全部精锐,悄无声息地调换到了东门。
     不仅如此,在东门防线之外,又精心部署了五道防线。
     那原本就唬人的榆木炮,除了明面上的一百门,又偷偷调来了两百门。
     小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小鬼子突破一道土山后,紧接着再面临一道土山;突破一道壕沟,又陷入下一道壕沟;趟过一堆地雷,还要面对新的一堆地雷,让他们深陷重重包围,插翅难逃。
     时间又悄然过去了两天,保城里没水喝的鬼子和伪军,实在是渴得难以忍受。
     鬼子大队长井上雄二,咬咬牙,下定了决心,决定突围,目标是自东门向东突围。
     至于南、西、北三门,各安排了一个连的伪军驻守,其余所有的鬼子、伪军以及武装起来的汉奸,加在一起大约四千号人,准备一鼓作气,向东突围。
     夜里一点,保城鬼子的突围战正式打响。
     “通!通!通……”掷弹筒和迫击炮同时发射,炮弹如雨点般飞向了地雷阵,飞向了土山旁的巨炮群。
     “轰轰轰……”埋下的地雷被不断引爆,半埋在土里的巨炮也在爆炸中损失惨重。
     “突突突……”一挺挺重机枪喷吐着火舌,向着土山疯狂扫射。
     “兔子给给!!!”井上雄二一声大吼,挥舞着指挥刀,指挥着部队向土山发起了疯狂的板载冲锋。
     留在战壕里的十几个战士,迅速点燃了导火索,也不管这上百门的巨炮战果如何,就沿着地道飞速撤离。刚才鬼子的攻势看似猛烈,但对八路军的伤害几乎为零……
     当气喘吁吁的鬼子好不容易占领了土山,一个个全都傻眼了,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这,这,这八嘎的怎么还有一道土山?!!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天光大亮。
     在连续突破了四道土山后,突围的小鬼子们终于精疲力竭,再也打不动了。
     伪军和汉奸作为突破地雷阵的主力,早就伤亡惨重,剩下的也都作鸟兽散,跑得没影了。原本600号小鬼子,现在就只剩下两百多了。
     小七见时机成熟,适时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在嘹亮激昂的军号声中,漫山遍野的八路军战士如猛虎下山般,向着鬼子,向着县城,发起了最为猛烈的冲锋……
     这才几天啊?这就打完了?这就拿下了?小七挠着后脑勺,一脸遗憾地嘟囔着,唉!不过瘾啊,我还没玩够呢!
     当战士们打开尘封已久的仓库时,所有人都乐开了花。
     毕竟保城曾经两次成为鬼子大扫荡的发起点,仓库里储存的物资相当丰厚。
     看那些物资尘封已久的样子,估计井上雄二到死都不知道,原来在保城的地底下,居然藏着这么多武器装备。
     当战士们从角落里拖出两门山炮时,小七更是兴奋得不得了,小手一挥,喊道:“打沙县!”
     ……
     李云龙听说小七打保城的消息后,立即带着刚刚返回的独立团,还有距离最近的新一团、新二团,快马加鞭,一路扬尘,朝着保城疾驰而去,一心想着赶紧把小七从危险的水火之中解救出来。
     可当他们赶到保城时,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
     李云龙、丁伟、孔捷、赵刚,无一不傻眼了。
     小七不见踪影,独立师也消失得干干净净。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老乡,如同蚂蚁搬家一般,正热火朝天地在保城进行大拆迁。
     独立师本就由民兵组成,和老乡们的关系那是亲密无间,铁得很。
     老乡们一听说能来保城“发财”,一个个拖家带口,整村、整乡的人全都蜂拥而至。
     在他们眼里,保城的一切都稀罕得紧,门板、窗户、房梁自不必说,就连砖头、石头、瓦块都被争抢着拿回家。大家完美贯彻了小七的命令——把保城拆为平地!
     李云龙拉住老乡一打听,直呼好家伙!好家伙!好家伙!这个胆大包天的小七!
     她,她竟然跑去打沙县了!
     这下可怎么办?李云龙一跺脚,无奈地说道:“追呗!要不然呢?难道还能眼看着小七把天给捅个窟窿?!!”
     于是,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追了半上午。
     终于,他们看到前方有一个巨大的工地,现场热火朝天,热闹非凡,老人,妇女,儿童都在一同忙碌,有人在挖掘战壕,有人在搬运物资,一面面红旗在风中烈烈飘扬,呐喊声、劳作声交织在一起,而在看不见的远处,“轰轰轰……”一声声大炮的轰鸣不断传来。
     李云龙兴奋得直搓手,嘴里念叨着:“好家伙,好家伙,这比武汉会战还热闹!”
    喜欢。
  

第18章 好家伙,你这比武汉会战还热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