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游都会给大家描述一番德国小伙的奇葩行为。】
     【11年后,小伙又来过一次兵马俑。】
     【不过这次他没选择跳下去,而是来看望战友来了~~】
     ……
     大秦,嬴政指着天幕上被抬走的洋兵俑笑得胡须直颤:
     “好个痴儿!被擒时还绷直装俑?倒有几分我老秦人的倔劲!”转头对工室丞喝令,“速去!给那‘西来归化俑手里塞把陶剑,既是朕的兵,岂能赤手空拳!”
     大唐西市胡商铺前,粟特商人笑得金耳环乱晃:“哎哟!这傻小子!扮俑哪有卖俑赚得多?”他抄起摊上一尊胡人陶俑吆喝,“瞧一瞧!正宗的始皇,洋亲兵俑!十贯钱一尊,买三送一!”
     周围胡商纷纷效仿,霎时满街原本的胡人俑被重新添了陶泥,五官更加立体类似洋大兵的人俑在此泛滥。
     ……
     与此同时。
     在没有天幕的平行现代位面。
     秦俑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日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陶土粉尘和稀释剂的味道。
     几尊刚刚从二号坑新发掘区域运来的残损兵俑,正静静躺在铺着软垫的工作台上,等待被赋予新的生命。
     头发花白的教授,戴着放大镜和白色棉质手套,正全神贯注地清理着一尊跪射俑足部堆积的硬结淤泥。
     这尊俑保存相对完整,唯独左脚踝处有一道明显的旧裂痕,需要仔细清理后才能进行粘接加固。
     镊子、毛刷、竹签……
     老教授的动作轻柔精准。
     附着在陶俑脚踝和足底的千年积垢被一点点剥离,露出了原本的陶胎。
     就在他清理到左脚足弓内侧、靠近足底边缘一处极其隐蔽的凹陷时。
     竹签尖端似乎触到了不同于陶土硬度的东西。
     是刻痕!
     他立刻停下动作,调整了一下头顶放大镜的角度,用更细的毛刷小心拂去残留的微尘。
     光线聚焦处,一行极其细小的阴刻文字清晰地显露出来。
     字迹深深嵌入坚硬的陶胎,线条古朴遒劲。
     是典型的小篆!
     兵马俑身上发现刻字并非绝无仅有,但多为工匠留下的编号或简单符号,如此规整成句的小篆刻文,极其罕见!
     老教授屏住呼吸,凑得更近,几乎将眼睛贴在放大镜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艰难辨认。
     这文字虽是小篆,但某些笔画转折略显生硬,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拙意,不似秦地本土工匠那般流畅老辣。
     “匠:咸阳坊……监:章邯……”
     老教授喃喃念出前几个字,这是秦代“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标明制作作坊和监工姓名,很正常。
     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移动。
     足底空间有限,后面几个字刻得更小,也更挤。
     老教授用超细纤维笔蘸了少量蒸馏水,极其小心地润湿刻痕凹槽,让字迹在湿润状态下更清晰一些。
     “德……意……志……归……化……俑……马……林……”
     “德意志归化俑马林?”
     ……
    喜欢。
  

第220章 考古发现了归化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