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岳武穆?”
     朱元璋看到天幕结尾,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自己虚构的身影。
     漫天黄沙下。
     一人单枪匹马往北冲去。
     紧接着是声势浩大的口号声音。
     精忠报国,还我河山!
     随着朱元璋的想象。
     天幕上配合着《精忠报国》的BGM。
     浮现出标题。
     【天日昭昭,精忠岳飞。】
     “精忠岳飞?”
     无数古人充满了好奇心。
     “难道天幕中说的猛人就是他?”
     天幕前。
     无数古人议论纷纷。
     ……
     大宋赵氏官家原本难受的心有燃起希望。
     “他就是救我大宋之人?”
     “精忠岳飞、精忠岳飞……”
     赵匡胤嘴里不停重复。
     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精忠二字?
     ……
     【公元1103年。】
     【河北汤阴县一户岳姓人家迎来新生儿。】
     【孩儿降生时恰好有大鸟飞鸣到屋上】
     【于是他父母给孩子取名为岳飞。】
     【这个少年天生力大无穷。】
     【同时对练武有着浓厚兴趣。】
     【岳飞先后拜师学习骑射,枪法。】
     随着天幕上画面缓缓摊开。
     一名稚嫩的少年出现在画面中。
     只见他手提大弓。
     百发百中。
     赢得周围一片喝彩。
     画面再变曾经稚嫩的少年已经变得高大。
     此刻正手握长枪。
     在自家院子里耍的虎虎生风。
     ……
     “好后生!”
     赵匡胤见天幕上的少年,只感觉心心相印。
     他赵匡胤同样也是少年学武。
     结合家中武学自创了一套三十二势长拳。
     后来投身军旅。
     一手长棍更是难逢敌手。
     自己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
     盘龙棍法。
     而天幕上的岳飞。
     此刻耍的枪法也是苍劲有力。
     每一击都只指要害。
     看的赵匡胤很想和他切磋两招。
     先前的郁闷,都在此刻抛之脑后。
     完全被岳飞所吸引。
     ……
     “农户家的孩子?”
     这底子在许多古人面前显得很干净。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一定阶级。
     毕竟。
     士农工商,不是白叫的。
     而岳飞正好是其中农民阶级。
     可谓是底子白净。
     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了。
     岳飞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根基。
     ……
     天幕中画面淡了下去。
     【1112年,时年20岁的岳飞投身入伍,经过选拔,成为为敢战士中一名伍长。】
     大宋。
     “这岳飞竟是从一兵卒做起的?”
     赵匡胤越看越喜欢。
     从一名兵卒做起,在到青史留名。
     这其中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赵匡胤对天幕中的少年郎越来越好奇。
     【4年后8月,金军撕毁条约南下攻宋。】
     【金军动作迅速,攻破太原,围困汴京。】
     【从平定军中突围回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百姓惨遭杀戮的情形。】
     【欲再投军报国,却不忍老母年迈,在战乱中难以自保。】
     【岳母得知后为了勉励岳飞,在他后背刺下四个大字。】
     天幕上。
     岳飞跪在地上,岳母姚氏眼神坚定。
     拿起银针沾上墨水。
     在岳飞后背刺下四个大字。
     尽忠报国!
     伴随着这四个大字的完成。
     一曲《满江红》的伴奏开始。
     哀伤悲切的诗词。
     仿佛预示岳飞的一生。
     知道这段悲惨历史的古人,无不声泪俱下。
     ……
    

第174章 岳武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