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落虽然支离破碎,平时还争执不断,可是遇到外敌入侵,却是同仇敌忾,搁置争议,一致对外。
因此,回鹘各部召集大军齐聚河西,兵发西夏,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夏军兵败如山倒,几近灭国亡种,回鹘更是迁怒于大宋,兵据陇西,向陇东,关中一带开拔。
回鹘兵分两路,另一路则出阴山进河套,渡黄河兵临山西太原。
宋军本没将回鹘散军看在眼里,消极怠战,却不料回鹘军一路势如破竹,夺关破隘,宋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连连告急。
踵武来到祥陆殿,正看见赵煦跟太皇太后高氏,并向太后一起商议国事。
踵武上前施礼,高太后病体恹恹,吩咐赐座。
“母后大人不必忧虑,自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朝贤能具备,钱粮充足,更有雄狮百万,回鹘小国何足惧哉?不如召集群臣朝堂议事,选贤任能,克敌制胜!”向皇后谏道。
高太后捂住胸口咳嗽不止,宫女赶紧过来帮她捶背。
赵煦眼神坚定,看着高太后说道:“太后过虑了,回鹘宵小不堪一击,且以圣体为重,待朕召议群臣,回鹘不日可灭,无须忧虑。”
却说苏克绍去到政事堂,正遇司马光与父亲苏麟还有童贯几人喝茶商议。
克绍见礼,然后落座。
司马光跟苏麟也在议论回鹘进兵之事。
此时枢密院李牧过来,身边跟着车骑校尉岳和大将军。
大家招呼落座一同商议对策。
童贯主和,直言道:“我朝久战积弱,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宜奏明圣上和谈为上,无非赔些银钱粮食,韬光养晦,以期日后发展壮大再做计较。”
岳和则主战,直言道:“执事大人所言有失偏颇,我朝自《澶渊之盟》国力日衰,入不敷出,何也?皆因外敌看我朝软弱好欺,纷纷效尤,以至于边境冲突不断,民不聊生,后来神宗陛下当朝,北克金辽,西击大夏,北征交趾,我朝方得安宁数载,如今回鹘小国夜郎自大,竟然自不量力敢跳出来叫板,我看正是自寻死路,正可以拿来小试牛刀,以儆效尤!”
苏麟听了连连点头。
司马光也表示支持岳和。
童贯孤掌难鸣,便不再言语。
苏克绍在一旁察言观色,也不加言,却是暗自运筹计策。
“各位前辈,克绍先行告退,再会!”苏克绍是急着去见赵煦,只因边关告急,怕他忧虑,打算过去探看。
克绍来到祥陆殿,踵武尚在,起身见礼。
太后跟赵煦请克绍落座,然后谈及克敌之策。
“太后勿忧,圣上莫愁,须知回鹘远来必然人马困顿,粮草不济,但与之久耗,敌自不战而退。”
赵煦眼前一亮,果然如此!
“爱卿,朕册封你为平西大将军,明日出征退敌如何?”赵煦殷切的看着苏克绍问道。
“微臣正有此意,此战必不辱使命!”克绍胸有成竹。
踵武起身急道:“臣也愿往,恳请陛下恩准!”
“踵武,你可是朕的贴身侍卫,你若去了,谁来保护朕?”赵煦笑吟吟看着踵武说道。
喜欢。
第383章 佳人难觅心无主,却传圣旨征回鹘[2/2页]